第32章 成吉思汗的上帝之鞭(3 / 3)

成吉思汗和妻子的棺木,則在後殿的一個密室裏停著。

酥油燈長明不熄,一種淡淡的焦糊味彌漫在空氣中,從而給人一種宗教般的恍惚感覺。從大門到正殿,要走過一段長長的台階,大約有二百米長吧!這二百米的距離足以讓人收攏思緒,做好走進曆史空間的思想準備。

在正殿的大門口,通常坐著一個有了一把年紀的看門人。他恭迎著每一個人。當他靜靜地一個人坐在那裏的時刻,內心外表,都表現了一種寧靜安詳的狀態。

正是這個看門人,給我講述了一些關於成陵的故事。這些故事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它們也許該是蒙古秘史的一部分。

大汗在攻打西夏王都興慶府時中箭,一個月後箭傷不治,死於甘肅省清水縣。攻城的元軍在破了興慶府,滅了西夏之後,他們下來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將大汗的遺體裝在靈車上,翻過六盤山,穿過鄂爾多斯高原,運往故鄉地——元舊都哈刺和林。

途中,在鄂爾多斯高原上,如今這建築成陵的地方,遠送靈車的隊伍與一支不明身份的龐大隊伍相遇。他們抑或是遼,抑或是金,抑或是吐蕃或回鶻,不得而知了。總之這支運送靈車的隊伍麵臨危險。

這時候他們決定將裝殮著大汗遺體的棺木,先埋在地下,戰事結束後再來搬遷。

棺木埋好以後,他們的心放下來了。但是接著又出現了一個難題。四周空蕩蕩的,沒有任何地形地貌作為標誌,倘若以後尋找的時候,怎麼才能找到呢?這時候他們想出來一個辦法。

隨隊伍一起行進的,往往還有牛群。母牛的奶水是他們行軍打仗的幹糧,公牛是馱牛,士兵們用它來馱載帳篷輜重之類。於是士兵們從母牛群中,挑選了一隻帶著牛犢的母牛。把那牛犢從母牛的奶上摘下來,殺死再埋葬大汗的那塊地麵上,然後,士兵們投入了戰鬥。

第二年春天的時候,這塊地麵平息了。士兵們領著那頭母牛,來到這一塊草原上。

草原上這時候青草已經泛綠。士兵們放了韁繩,讓母牛在這一處地麵上尋找。

母牛在草原上轉悠了很久,終於,停在一塊綠草茂盛地方,四蹄跪倒,雙目流淚,哞哞地叫起來。

士兵們剖開地麵,看見了大汗的棺木,正安安靜靜地躺在那裏。

蒙古人於是決定不再搬遷了,就在這一塊地麵上就地起陵,讓這位騎手永遠地躺在鄂爾多斯高原和黃河母親的懷抱裏。

這是看門人講的第一個故事。

而第二個故事也是關於這棺木的。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政府擔心成陵會落入侵華的日本軍隊之手,於是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即把成吉思汗的陵寢,從成陵搬出,經榆林、延安,遠往陝北高原南沿的黃帝陵藏匿。

這事後來經過周密的安排,被穩妥地實行了。

這樣,成吉思汗的陵寢曾在黃帝陵下麵的黃帝廟中藏匿了好多年,直到抗日戰爭勝利,陵寢才又經原路遠往原處。

這事當時是最高國家機密之一,因此,世人不知。

第三個故事亦是關於這棺木的。

20世紀50年代初,烏蘭夫曾經來拜謁成陵。那時,這位看門人還是一個年輕人。參觀途中,烏蘭夫說,他有一個請求,不知道說出來合不合適。看門人說,你有什麼你就說吧!烏蘭夫遲疑了片刻說,他想打開館木看一看,不知道行不行。

看門人也遲疑了一下,最後說:“你當然可以看!因為你就是今天蒙古人的汗!”

這樣,摒去左右,烏蘭夫走進了停放棺木的那間密室。

這停放在成吉思汗陵密室裏的棺木中,到底是裝殮的大汗本人的遺骸呢,還是隻是一個衣冠塚,或者是像民間傳說中的那樣放著成吉思汗的兩個馬鐙。這一直是一個謎。

這情形,正如黃陵橋山那一黃土下,到底埋的是軒轅氏的真身呢,還僅是一個衣冠塚,或者如民間傳說的那樣,是一隻靴子呢?(傳說:軒轅黃帝乘龍飛天的時候,臣民們拽著他的一條腿不放。但是軒轅氏還是飛天走了,臣民們隻拽來了一隻靴子。當代有一位青年詩人說,自從黃帝丟失了一隻靴子,從此曆史就一瘸一瘸地前進!)這一直是一個謎。

“那麼,烏蘭夫在打開棺木以後,看到了什麼呢?是真身嗎?”我問。

看門人說,烏蘭夫在走出密室之後,神色嚴肅。他也問了一句和我上麵那同樣的問話,但是,烏蘭夫什麼也沒有說。而他,也就不敢再問了。

烏蘭夫是這個世界上,惟一有理由打開和曾經打開過這棺木的人,而如今,隨著他的作古,這個秘密則還作為秘密繼續存在著。

在依依不舍地告別成陵時,我從陵下的那個伊金霍洛旗的小商店裏,買了一把蒙古式的彎月牛角刀和一根馬鞭,作為紀念。那刀的刀鞘是用長長的彎彎月牛角做的,騎馬時掛在腰間最合適。鞭子則是牛皮做的著名的成吉思汗“上帝之鞭”。售貨員是一位麵色黑紅臉蛋俊俏的蒙族姑娘,名叫烏日娜(花兒),當我從她手中接過馬刀和馬鞭的時候,我突然感到,當年那些勇猛的蒙古騎士,大約就是在一個早晨,這樣地接過女人們遞給他的馬刀和馬鞭,從而踏上征服世界的征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