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十年(1140年)七月,雙方在郾城展開了對決。嶽飛讓他的兒子嶽雲率領輕騎兵攻入敵陣,往來衝殺。金軍方麵出動了戰馬和士兵身上都披了重甲的“鐵浮圖”作正麵進攻,另外以騎兵為左右翼,以號稱“拐子馬”的戰術向嶽家軍壓來。嶽飛派步兵持麻紮刀、大斧等,上砍敵兵,下砍馬足,使金兵的重騎兵不能發揮作用。嶽家軍個個奮勇作戰,其中更是有一名叫楊再興的勇將,他突入敵陣,打算活捉金兀術。雙方的激戰從下午一直打到天黑,最終金軍大敗。接著嶽家軍又在潁昌府打得金兀術狼狽逃竄,並一直追擊到距開封僅22.5公裏的朱仙鎮。這時,黃河南北許多堅持抗金的義兵,都打著嶽家軍的旗號響應嶽飛的北伐,其他各路宋兵也轉入局部反擊,抗金形勢一片大好。經過這一場戰爭,金軍連連驚呼“撼山易,撼嶽家軍難”,金兀術也準備撤離開封,以避免被嶽家軍全殲。
嶽飛上書高宗,要求準許宋軍全線進攻,但是宋高宗隻要金軍不南侵就已經很滿桌了,他不僅不同意嶽飛的要求,反而下令各路宋軍班師,使嶽家軍孤軍無援。接著,他又連發了十二道金牌,強令嶽飛退兵。嶽飛隻得班師回朝,他悲憤向眾將士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
為了向金人顯示議和誠意,並避免朝內抗金派的阻撓,嶽飛回京之後,就被解除兵權,另一位大將韓世忠也在同時被貶。金兀術連敗於宋軍,也終於認識到對宋戰爭已不可能用武力取勝,表示與南宋議和的願望。眼看議和已成,高宗覺著已不再需要像嶽飛這樣的良將,再加上嶽飛在軍中的影響實在太高,高宗對他也十分猜忌,秦檜更是欲害死嶽飛而後快,他們以謀反的罪名將嶽飛、嶽雲父子和部將張憲逮捕入獄。
紹興十一年十一月,宋金訂立和議:南宋向金朝稱臣,每年納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以淮水為界,將淮水以北的地區劃歸金朝。稱“紹興和議”。紹興和議訂立後一個月,高宗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父子殺害,當時嶽飛年僅39歲、嶽雲年僅23歲。臨刑前,嶽飛在監獄的牆上揮筆寫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點評:
南宋初年有三員大將,分別是嶽飛、韓世忠和張俊,正是這三個人率領軍隊奮勇殺敵才使趙宋王朝得以死而複生。
高宗遵從太祖皇帝留下的祖訓,認為武將是心腹之患。他力主投降,外患一旦減輕,就開始削弱軍隊。
張俊善於迎合皇帝,見風使舵;韓世忠也能在去兵之後,假裝優遊山水,騎驢閑逛。他們兩人都得以逃過一劫。嶽飛性格剛強,始終不肯放棄恢複中原的主張,再加上他在軍中威望極高,正是高宗和投降派的眼中釘,嶽飛的悲劇命運不可避免。
相關鏈接:
趙構小傳
趙構(1107—1187),南宋第一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欽宗趙桓弟,15歲封為康王。1127年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後,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南逃至臨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史稱南宋。即位初年,迫於形勢起用抗金將領,但重用投降派秦檜。後以割地、納貢、稱臣等屈辱條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大將兵權,殺害嶽飛。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傳位於孝宗,自稱太上皇。在位三十六年,廟號高宗。
太師椅安坐大奸賊,錢眼裏鑽進張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