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附錄二 曆史上祭祀的禮儀、禮器(4)(2 / 3)

典禮程序。中部縣政府預在橋陵墓前搭蓋□棚,布置禮堂。昨晨六時以前,當地駐軍學生及各機關與祭人員均齊集陵前,蔣主任、孫主席屆時蒞臨陵前,即領導全體與祭者如儀舉行致祭禮。由省府秘書劉茵儂司儀。[1]全體肅立。[2]奏樂。[3]主祭者就位。[4]與祭者就位。[5]上香。[6]獻爵。[7]獻花。[8]恭讀祭文(中央祭文由行營李組長貽燕恭讀,國府祭文由省府秘書馮仲翔恭讀)。[9]行三鞠躬禮。[10]靜默三分鍾。[11]奏樂。[12]鳴炮。[13]禮成。[14]攝影。致祭事畢,由蔣主任、孫主席領導全體與祭人員及學生、軍隊繞行陵墓一周。繞行陵墓一周後,蔣主任、孫主席率隨員等登漢武帝祈仙台,並到軒轅黃帝廟遊覽一巡,於七日登車返省,中午到耀縣藥王廟行轅休息午餐,並遊覽藥王廟、關帝廟、石佛洞等名勝後,乘車於下午六時安抵省垣,沿途經過各縣均遍貼標語,懸掛國旗,表示歡迎,各縣保安隊民團均列隊迎送致敬,情形至為熱烈。

陝西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秘書、湖南湘潭人吳致勳著《謁陵恭記》,記載民國三十一年(1942)清明節的祭祀情況亦詳,全文轉錄如下:

民國三十一年四月一日,駐洛川第三區行政督察專署奉陝西省政府電,略雲:“本年謁祭黃陵大員,約於四日可到達中部縣,微晨致祭返省,希即飭沿途區屬各縣妥為戒護;所有祭儀,仍飭縣依例辦理。”時本署餘專員正東尚在重慶中央訓練團受訓,署務由予代理,當即分電同官、宜君、中部各縣,又以電話商詢中部縣長籌辦事宜,並屬其轉請駐軍楊師長將黃陵招待所早一日遷讓,備謁陵人員餐宿。(黃陵招待所者,在城內,共七棟:上房七間,庭房三間,過庭三間,東西偏房各三間;台階二十三級,階下東西偏房各三間;大門外台階十七級,共房二十五間。據雲為民國二十五年縣長翁墨山建築;曆年掃墓時均稍有修葺。近年均駐軍隊,現駐師司令部;謁陵時,須請駐軍暫讓也)。予於三日晨由署乘大車赴中部參加祀典。時氣候溫和,麥苗漸長,遍野蔥綠;車行頗遲,下午五時始到達。縣政府及黃帝陵園管理處諸同人,籌備已就緒。蓋自二十四年國民政府定清明日為民族掃墓節,每歲均舉行儀式,籌辦者已有曆年成例可循也。是夜忽朔風怒號,氣候驟冷。四日晨,遍地積雪數寸,迄午始霽。午後五時左右,宜君縣來電話謂謁陵大員分乘小汽車二輛,卡汽車二輛,過縣北上。予與楊師長顯、田縣長在養、縣府劉科長子霖、陵園管理處王副主任學三等,步出西門,已見有轎式汽車一輛,依公路越山盤旋而來,為國民政府代表陝省府熊主席斌;繼至一輛,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代表晉陝監察使署王監察使陸一。予即陪同赴招待所略事休息。忽接偏橋鄉公所(距中部三十裏)電話,謂謁陵卡車一輛,在柳樹溝翻車(距中部四十裏),並雲除省府劉委員楚材微傷外,餘均無恙。即派省府主席自備車馳赴柳樹溝,接劉委員抵中部,餘亦均到達,時已下午七時矣。計主祭陪祭及執事者三十二人,隨從衛士一班,軍樂一隊,分別下榻於黃陵招待所、陝西省□延師範學校及橋山鎮立中心小學。

翌晨六時,天氣轉晴,早膳後,均由城北便門出城。城北枕橋山腰,出便門即古柏連綿,行小道約數百步,即與黃廟至黃陵之汽車路(民國二十九年修築)銜接,複循汽車路行約半裏,即達陵旁。時□延師範員生、橋山小學員生及參觀民眾約千人,均已先到,序立左右。陵前搭一布棚,為臨時祭亭(每年祭掃時,由中部縣商會臨時租用商號布匹搭架,事畢交還,不支租金),棚中置一桌,陳設酒醴、果品、祭菜(十碗)、杯箸、香爐、燭台(均臨時借用),並花供一幅(即用麵製成各種人物花卉,計十餘件,式樣顏色,頗具匠心),花圈二個(上款書“中華民族始祖黃帝靈鑒”,下款分書“國民政府代表陝西省政府主席熊斌敬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代表晉陝監察使王陸一敬獻”等字)。六時三刻,開始舉行儀式(司儀者李筱泉、李樹蘭)。依謁陵程序:一、全體肅立。二、奏樂(軍樂樂隊奏哀樂)。三、主祭者就位(中央黨部代表及國府代表詣墓前並立)。四、與祭者就位(計有陝西省黨部書記長王季高、西京市黨部書記長章兆直、隴海路特別黨部主任委員馬毅、審計部陝西省審計處長蔡屏藩、財政部陝西區稅務局長蔡光輝、交通部陝西省電政管理局長何家成、教育部藝文考察團長王子明、陝西省財政廳長周介春、陝西省防空司令部副司令姚世瞻、陝西省公路管理局長王範宇、陝西省政府參議鍾相毓、秘書主任孫新彥、財政廳秘書主任徐誌均、視察主任嚴必康及予與中部縣長田在養等,均序立於主祭者後)。五、上香。六、獻爵。七、獻花。八、恭讀祭文(桑洪緒讀國府祭文,林祖餘讀中央黨部祭文)。九、行三鞠躬禮。十、靜默三分鍾。十一、奏樂(軍隊仍奏哀樂)。十二、鳴炮(萬字頭鞭炮)。十三、恭繞陵寢一周(軍樂隊前導,主祭者陪祭者及參加之學生民眾依次繞行)。十四、攝影(均集陵前)。

禮畢,學生及參觀民眾分途歸去。主祭陪祭各員複沿汽車路行至黃帝廟;大殿龕前僅陳設香燭,全體向“軒轅黃帝神位”三鞠躬,無其他儀式。旋步出廟門,汽車已停候於廟前鹹榆公路旁,謁陵人員即紛紛登車南下,時僅七時一刻耳。頃之,忽報山麓野火及陵,柏樹中空,火從幹中出,駐軍救火者,取土灌頂熄之;蓋民間掃墓焚紙錢,致燎原,亦由“蔓草不除”之故。田縣長即飭警傳其肇事者予以懲儆。次日,予仍乘大車遄返洛川,朔風甚厲,途中成詩一章,用歌帝風。日晡抵署,尚參加是日補行之兒童節開會儀式焉。

後記

黃陵,是中華民族人文初祖軒轅黃帝陵寢的所在地。

黃陵,是民族聖地。以人文初祖黃帝為代表的先民們在此開創了五千年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孫中山先生曾自豪地寫道:“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毛澤東在1937年親撰的祭奠黃帝的祭文高頌:“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嶽峨河浩。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黃陵蔭庇著黃帝的恩澤,承傳綿延。這是片國魂閃耀、民心凝結、催人奮進的精神高地,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之魂牽夢繞,多少人懷著無比虔誠的心來此慎終追遠、朝聖膜拜,以此接通中華民族五千年自強不息、奮發崛起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