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附錄一 新中國成立後祭祀的禮儀、禮器(3)(2 / 3)

第四樂章:馭龍升天。音樂為《軒轅黃帝頌》合唱的變奏,大氣、浩然、恢弘、飄逸,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崛起和昌盛,鼓舞中華兒女為美好的未來而不懈地努力。

三、背景音樂:蒼茫大地

軒轅古柏

沮水之歌

遠古足跡

人文初祖

整體音樂時間共計35分鍾。

黃帝陵祭祀大殿黃帝石畫像設計方案

一、設計原則

1.遵照1993年經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總局和陝西省政府聯合審定的《整修黃帝陵規劃設計大綱》確定的“暫不設黃帝像”的規劃原則,在新建祭祀大殿內暫不新設黃帝像。

2.為滿足海內外華人尋根問祖的情感需求和每年祭祀人文始祖的禮儀需要,暫將1986年整修規劃前原人文始祖大殿內之黃帝石畫像移至新建大殿內並做適當裝飾設計,以與新建大殿的空間尺度和建築風格相和諧。

3.既考慮到省事、省力、省錢的整修要求,又不可將就草率,以免傷害海內外炎黃子孫們尊祖、緬祖、祭祖、拜祖的赤子之心。

二、創意

由甲骨文:“(祖)”字獲創意啟迪。

以中國傳統“神主”和“祖宗牌位”形象為基本造型。

融入漢畫像石視覺形式美的構成元素。

表達中國傳統審美與現代審美相結合的審美取向。

滿足海內外炎黃子孫緬懷始祖的精神情感需求。

三、設計構思

1.原黃帝石畫像的高寬比例在去掉原木雕外框後顯得像的左右“空地”過寬,在新的遷移安置時擬在像的右上角以漢隸榜題“軒轅黃帝石畫像”七字。

2.新增添的裝飾用石材,仍選用與原黃帝石畫像相同的富平青石。並將畫像3.8m×3.3m以外的石材磨光處理,以求色澤黑重,與像中剁斧紋所呈青灰色形成深淺對比,使“畫心”與“邊框”區分明確,突出畫麵。

3.建議將黃帝畫像或以適當淡墨拓印,或進行一定程度的磨光處理,使之色稍重而別於剁斧底紋之灰色,使像在畫麵中更為突出、醒目。

4.所有紋飾都采用減地平雕加線刻手法完成,使之盡可能的明快、簡潔,以免喧賓奪主。

5.像背麵石壁(即北立麵)以漢隸鐫刻司馬遷《史記》中有關黃帝的記載。如“黃帝崩、葬橋山”等以及“立像後記”。

《史記·五帝本紀第一》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幹戈,以征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擒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嚐寧居。

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崆峒,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獲寶鼎,迎日推策。舉風後、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附:

黃帝陵祭祀禮儀方案專家評審會評審意見書

2003年6月29日,“黃帝陵祭祀禮儀方案專家評審會”在西安召開。評審會推舉陝西省社會科學院院長餘華青教授擔任評委會主任委員,陝西省文聯副主席肖雲儒研究員、西北大學曆史係劉士莪教授擔任副主任委員,評委由曆史、考古、音樂、舞蹈、美術、服飾等12位專家學者組成。評委會聽取了黃帝陵基金會、省文物局、省黃帝陵管委會組織的課題研究組所作的《關於2004年規範黃帝陵祭祀大典儀式總體方案》,以及《黃帝陵儀仗祭器方案》、《大型樂舞〈軒轅黃帝頌〉》、《祭祀現場總體色彩和主、陪祭人的服飾》等分方案的介紹。經過評委會論證,做出以下評審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