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皇後久居長門宮,做伴的隻有春花秋月、夏露冬霜,想起少年時跟天子過的那種甜蜜的日子,心中充滿了愁思悵惘。後來聽宮人說,朝中有個叫司馬相如的郎官(皇帝侍從官)善於寫賦,一篇《長林賦》名滿京都。陳皇後便派宮使帶一百兩黃金做禮物,請司馬相如為她寫一篇賦以感動皇帝回心轉意。
司馬相如願意接受陳皇後的委托,因為他自己的生活中也曾有過一次愛情經曆。原來司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是蜀郡富家孀居的女兒,因傾慕司馬相如的文才與他私奔。兩人曾在臨邛開過小酒店,司馬相如穿著犢鼻褲做酒保,卓文君則親自賣酒,“文君當壚(酒店裏安放酒甕的土墩子)”一時傳為佳話。
司馬相如推己及人,非常同情陳皇後的處境,便代她寫了一首《長門賦》。
那賦開頭說:
夫何一佳人兮,
步逍遙以自虞。
魂逾佚而不反兮,
形枯槁而獨居。
言我朝往而暮來兮,
飲食樂而忘人。
心慊移而不省故兮,
交得意而相親。
這段話的意思大致是這樣:
“有一個佳人,徜徉散步來自我排遣。她的魂靈飛揚失散,形容枯槁獨自居住。君曾說我早晨走晚上就來,可能是有了飲食之樂就把我忘了吧!君的心思已經決絕轉移,隻顧和你稱心如意的人親近了。”
下麵接著說:
伊予誌之慢愚兮,
懷貞愨之歡心。
願賜問而自進兮,
得尚君之玉音。
奉虛言而望誠兮,
期城南之離宮。
修薄具而自設兮,
君曾不肯乎幸臨。
“我的性情慢愚,隻以為以前的歡愛是靠得住的。一心想君王問起我來,得有進見的機會,聽見君王的語音。聽到一句搪塞的話便誠心相信,在城南的離宮裏天天盼望。我時時準備了菲薄的飲食等你,但君王卻從來不曾光臨。”
接著寫長門宮的景色:
浮雲鬱而四塞兮,
天窈窈而晝陰。
雷殷殷而響起兮,
聲象君之車音。
飄風回而起閨兮,
舉帷幄之。
“浮雲鬱鬱將天空布滿,深遠的天空顯得越發陰沉。雷聲殷殷地響起,好像是君王車輪的聲音。但卻隻有飄風將宮門吹開,吹得帳幔搖搖擺擺。”
聽著殷殷的雷聲,就以為君王乘著車子到了,這種情景交融的寫法,充分表達了廢後急切盼望的心情。再看這幾句:
白鶴以哀號兮,
孤雌於枯楊。
日黃昏而望絕兮,
悵獨托於空堂。
賦的前段還曾有句“登蘭台而遙望兮,神恍恍而外淫”(登到高台上向遠處遙望,精神恍惚,失魂落魄)。這裏是接著寫:“望到日落黃昏,所見的卻是白鶴在那裏哀號,失群的雌鳥孤零零地站在楊樹的枯枝上,人兒也隻有惆悵地獨自托身於空堂之中了。”
這首賦很長,此處不能多引。結尾兩句是:
妾人竊自悲兮,
究年歲而不敢忘。
“臣妾這是自己暗自悲歎,即使這樣我窮年累月也不會忘記君主。”
陳皇後把《長門賦》托人送給了皇帝,那麼結果如何呢?
後人在編輯《長門賦》的時候,曾寫了一段《序》,序中說:“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後複得親幸。”那是說,這篇賦皇帝看了之後很受感動,於是“陳皇後複得親幸”。這話是不正確的,不過是故意誇大這首賦的作用而已,因為不要說人老珠黃的陳皇後不會再放在皇帝眼裏,就是那後來的皇後衛子夫也早已失寵了。中皇帝意的是那些更年輕漂亮的新貴人,如鉤弋夫人之流。寫序的人那樣寫,也許隻是表達他對陳皇後的同情吧!
後世同情陳皇後的人真不少,漢魏的“相和歌”裏就有寫陳皇後遭遇的,叫《長門怨》,又因陳皇後的名字叫阿嬌,這歌就又名《阿嬌怨》。到了唐代,更有不少詩人寫這個題材。大詩人李白就寫了兩首絕句,都以“長門怨”為題:
天回北鬥掛西樓,
金屋無人螢火流。
月光欲到長門殿,
別作深宮一段愁。
桂殿長愁不記春,
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
獨照長門宮裏人。
此外,劉言史、裴交泰、劉媛、劉皂也都寫過題為《長門怨》的詩。而劉皂的詩是從另一個角度寫的:
宮殿沉沉月色分,
昭陽更漏不堪聞。
珊瑚枕上千行淚,
不是思君是恨君。
難道負心的皇帝不該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