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投軍濠州,成家初立業(1 / 2)

至正十二年(1352年)3月,朱元璋開始了他人生的新征程。他決定投軍濠州,而他“朱元璋”這個名字也是在入軍後改的,意為誅(朱)滅元朝的璋(璋,古代的一種玉器)。

當朱元璋到濠州城下的時候,心中惶然。這時候的濠州還在元兵的包圍中,附近駐紮著軍隊,城牆上紅巾軍嚴加把守,城牆下堆滿尖石、石灰。見此陣勢,朱元璋明白此行不易,投軍也未必順利,但是既然已經來了,就斷了離開的念頭,無論如何都要進到城中。

朱元璋鎮定地走到城門口,立即被守門的士兵攔住盤問。朱元璋隻說自己是來投軍的,守城的官兵見他是個和尚,又是衣衫襤褸的,疑心是元軍派來的奸細,就用繩子把他捆了,押到郭子興帥府進行審問。

郭子興本來就是個喜歡結交英雄好漢的人,聽說有人來投奔,是個和尚,心想可能來投奔的是個英雄也說不定,於是騎馬回帥府看個究竟。眼前的和尚雖然衣服穿得破破爛爛,但卻身材魁梧,濃眉大眼;雖被捆綁起來,卻沒有一絲恐懼之意和沮喪的表情,眉宇之間還透露著一股傲氣。

郭子興一看,十分喜歡,隨後,證明是湯和介紹來的,就更加的放心。他把朱元璋帶回元帥府,留在自己的身邊,當了親兵。

初來乍到的朱元璋認真練習武藝,處事謹慎。本來他就體格健碩,記性好,又識得些字,很快就成為小隊裏的頂尖士兵。而湯和、徐達雖官位在朱元璋之上,但並沒有看不起他,仍以兄弟相稱。所以,朱元璋決定一定要將他們的關係搞好了。

這日,湯和、徐達請朱元璋酒樓相聚。小時候在一起玩,雖然朱元璋年紀較小,但卻因為是孩子王,所以被小夥伴們稱為“大哥”,湯和、徐達他們三人少年時曾結拜為兄弟,同樣尊朱元璋為“大哥”。如今,湯和、徐達兩人平日和士兵們吃酒總坐上座,習慣了,隻記得朱元璋是兄弟,並無多想,自顧坐了上座。

而朱元璋卻一臉正色道:“湯和,你們二人可記得我們曾結拜為兄弟?”

湯和、徐達互相看了一下,有些詫異道:“這個還用說,從未忘記。如今你雖為士兵,但仍是我們的兄弟,快坐下喝酒!”

朱元璋一把拉起湯和道:“既然是兄弟,那我還是大哥,得坐上座。”

湯和麵露尷尬,但也不好說什麼,隻得讓了座。

朱元璋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了,要想還讓他們看重自己,就絕不能退讓,結拜兄弟的私交情是他在軍隊中的保障,也是他上升的基石。但私是私,公是公,私下為兄弟,軍隊中他得照樣尊奉二人為領導。

酒足飯飽之後,三人拉扯著出了酒家。剛至門口,朱元璋立即清醒地說:“請湯千總、徐千總上馬。”

湯和、徐達二人又是一愣:“這是為何?你可是我們的大哥。”

朱元璋正色道:“兄弟是兄弟,可在軍營中,我得聽從千總的吩咐,公私分明。”

湯和徐達兩人聽此言,酒醒了一半,對朱元璋又多了一分敬重。幾年不見,才曉得朱元璋已非兒時的頑童,是如此明理曉事。做小兵的日子,朱元璋勤懇敬業,不忘表現自己。幾次出城探哨,他獻計獻謀,態度沉著,隨機應變,總是立功,很快贏得隊長賞識,也頗受隊員敬重。

漸漸地,郭子興發現朱元璋談吐不凡,對天下形勢很有自己的看法,認為他是個人才。就把他升為親兵九夫長。做九夫長的朱元璋非常稱職,他不像湯和等人嗜酒,也不像其他的小軍官那樣貪財。朱元璋接到任務總是立即執行,辦事果斷利落,得到戰利品,都悉數獻給郭子興,即便得到賞賜,也會公平地分給士兵同享。朱元璋知道這隻是事業的開頭,他得小心謹慎地打好基石。

朱元璋的盡心盡責,聰明能幹,郭子興都看在眼裏,而朱元璋的義氣大方,是郭子興最欣賞的。好幾次議事,郭子興故意找朱元璋商量,見他分析得很有道理,且很有主見,對自己及家人有禮有節,是個有為青年,很快把他當做心腹,軍中大事也樂意和他商量。

郭子興有個好朋友姓馬,在郭子興起兵那年病死。馬公臨死的時候,把他的孤女馬秀英托付給郭子興照顧。郭子興把女孩帶回家裏,交給妻子張夫人撫養,把她當做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郭子興一直想給她選個好女婿,這一回,見朱元璋是個人才,就跟張夫人商量,把馬公的女兒嫁給了朱元璋,她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賢惠皇後之一——馬秀英。這樣,皇覺寺的小和尚就做了郭元帥的女婿,地位也不同了。在起義軍中,大家都稱他“朱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