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3)(2 / 3)

陸雲說:“你既然認識了自己的錯誤,決心改正,這就很好。古人常講,早晨知道了錯誤,到晚上改正了就是可貴的。你現在正年輕,隻要努力學習,仍是有前途的。一個人怕的是立誌不牢,不要擔心好名聲傳不出去。”

周處聽了陸雲的勸導,刻苦學習,嚴格修養,過了一年,不但知識豐富了,而且言行謹慎,謙恭禮讓。一郡人紛紛向政界推薦周處。州府長官聽說了周處的事,便招他去為官,讓他施展才幹,為國為民立功。

點評:

人難免會犯錯誤。《論語》說:“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處世為人,如果有些錯誤,隻要改過自新,就能贏得人們的信任和尊敬。

9.有“德”,人生便千古不朽

“威不是則喪權柄,德不是則失人心。”周公以德服從,驚天地、泣鬼神,成為世人學習的楷模。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文王在世的時候,姬發特別孝順,篤厚仁慈,與其他幾個兄弟不同。後來周武王即位,旦就成為武王的輔佐大臣,軍國大事許多都是他負責策劃安排的。人稱他為周公。

周武王九年,周起兵討伐紂王,周公陪武王到盟津與天下諸侯會師,又進駐牧野(今河南淇縣)與紂王軍隊作最後的大決戰。周公替武王起草《牧誓》,譴責紂王罪惡,宣稱代天行罰,鼓勵將士鬥誌。誓師以後,周軍以少勝多,一舉擊潰紂王的七十萬大軍,攻人殷都,紂王自焚身死。

周滅商後,周武王大封功臣和同姓親戚。周公旦被封在曲阜一帶,稱為魯公。但是,周公沒有離京就國,而是繼續留在京城輔佐武王。

第二年,天下尚未安定,周武王卻得了重病,群臣非常驚慌。薑太公和召公建議去文王廟占卜,以問吉凶。周公旦說:“不要讓這事驚恐了先王的神靈,我自有打算。”周人一向迷信鬼神,他們認為人的生死是由鬼神決定的,周公決定懇求鬼神,讓自己代武王去死。他命人設立祭壇,自己北麵而立,恭恭敬敬地捧著獻神用的璧和圭,向周的三位先王太王、季王和文王祝告。

周公的祝辭是這樣說的:“先王的神靈啊,你們的長孫姬發積勞成疾。如果上天有意讓你們保護自己的子孫,請讓我姬旦去代姬發而死吧!我為人乖巧,多才多藝,最適合事奉鬼神。姬發不如我多才多藝,不會事奉鬼神,但是,他受命於天,肩負重任,能使周族子孫安定地生活在世上,四方百姓沒有不敬畏他的。懇請神靈不要讓我們失去上天賜給我們的國運寶命,這樣你們神靈也永遠有受祀的宗廟可依。現在我將占卜一次,如果答應我的請求,我就把祭品獻給你們,自己回去等死。如果不答應我,我將把璧和圭藏起來不給你們。”

祝告完畢,周公命人在三王神壇前起卜,卜的結果都是吉,周公大喜,入宮向武王祝賀說:“我王不會有災禍了。我剛得到三王的啟示,你是周命運所係,必保安康。神靈已被我誠心的祈禱感動了。”周公將祝辭文冊藏在櫃中,外麵用金條封固,並告誡看守者不準泄露。第二天,武王的病真的開始好轉。

周成王即位時還是個包在繈褓中的嬰兒。周公怕天下人得知武王駕崩而謀反,便代成王攝政。周公的行為引起諸兄弟的猜忌。以管叔為首的一批人散布流言說:“周公將要篡奪成王天子之位。”周公得知後,對太公望和召公爽表白說:“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成王攝行政事,完全是因為怕天下叛周,落到無法向先王神靈交待的地步。先王們好不容易創下的事業,如今略顯氣象,可惜武王早逝,成王年幼,為了完成周的大業,我不得不挑起這付重擔。”於是,他不顧流言,仍然留在京師輔佐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