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成王長大,能親自臨朝聽政了,周公便將國政交還給成王,自己退回臣子行列,麵北而立,態度恭敬,謹慎小心地伺候天子。
成王小時候也得過一次重病,周公剪下自己的指甲,扔到河裏祝告神靈說:“我王年少不懂事,違犯神命使神發怒的是我姬旦,請懲罰我,不要加禍於王。”禱告完畢,祝辭文冊也被藏人內府,成王病便好了。等到成王親政後,有人向成王進讒言,誣陷周公。周公無法為自己辯白,隻好跑到楚國。成王還以為周公心虛出逃。後來,成王查看內府,發現周公當年祝告河神,為自己祛病消災的文書,大為感動,哭著將周公請回朝廷。
周公回朝後,不忘對成王加強教育,他怕成王年輕氣盛,忘了創業的艱苦,就作了《毋逸》,勸導成王戒驕戒躁,不要放縱自己的欲望。又作《多士》要成王勤政愛民,廣招賢士,使國家太平強盛。周公有豐富的治國經驗,他親自修訂官製,作《周官》,保證政府各級部門職掌分明,井然有序。又作《立政》,闡述治國行政的基本法則,以便百姓,百姓都非常高興。
周公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終於病倒。臨死前他對成王說:“請把我埋葬在成周(今河南洛陽東),以表明我不敢離開成王。”周公死後,成王也很謙讓。他將周公葬在畢原(今陝西鹹陽北),隨文王墓葬,以表明他不敢將周公作為他的臣下。
周公死後,秋收前暴風雷雨大作,莊稼都吹倒了,大樹也被連根拔起。朝廷內外大恐。周成王和大臣們穿上朝服,恭恭敬敬地到內府去查看以前的祝禱祭辭,看看到底是什麼事情觸怒了神。當他們打開當年周公親手封緘的金滕書,發現周公自願代武王去死的冊書,都驚呆了。大家找來當年曾跟從周公請命的史百執事,史百執事說:“是有這件事,那時候周公命令我不準說出去。”周成王哭了,眼淚奪眶而出。他想起周公像慈父一樣看顧他,教導他,想起周公為國為民日夜操勞,想起自己多次被人挑唆而懷疑周公,悔恨交加。他泣不成聲地說:“不用再問卜了,事情已經很清楚了。以前周公勤勞王室,而我年幼無知。如今上天動威來彰顯周公的大德。我應該親自去迎拜周公的神位,行國家先祖配食之禮也不為過啊!”於是,成王為周公行郊天之禮,天又下起雨,但刮的是反方向之風,倒伏的莊稼盡數扶起。這一年雖受大災卻五穀豐登。從此,周天子命令魯國可以用天子的禮樂祭祀祖先,以褒揚周公的恩德。
點評:
“威不足則喪權柄,德不足則失人心。”周公以德服人,驚天地,泣鬼神,成為世人學習的楷模。可見,有“德”,人生便千古不朽;無“德”,人生便注定暗淡無光。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護國是一名將士的最基本的使命,在曆史的長河中,一些著名的民族英雄為了保家護國,寧願犧牲自己,也要留名於青史,不做一個身背名裂背叛國家的罪名。
李廣(?一前119),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西漢名將,以勇敢善戰著稱。
李家世代善長射箭。孝文十四年(前166),匈奴大舉入侵蕭關,李廣以良家子弟從軍,抵抗匈奴的進攻。他“用善射,殺首虜多”,被任命為郎官。李廣多次隨文帝射獵,格殺猛獸,英勇異常,文帝不禁讚歎道:“惜廣不逢時,令當高祖世,萬戶侯豈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