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
要想成功,就要不拘一格,就要“識時務”。“忠臣不事二主”?既然在一個地方得不到認可,得不到重視,何不到別的地方去實現理想呢?要想成功,“事三主、四主”又何妨呢?
7.古代最傑出的“外交家”
自古以來,就有憑嘴說話就能端上好飯碗的奇才異士。特別是在古代政治中,高超的語言藝術成了許多文人說客登上高雅之堂的資本。可以這麼說,那些說客如果沒有銳利的嘴皮,他們就很難取得那樣的政治成就,就很難成為風靡一時的政治家。
蘇秦起初用“連橫”的策略去遊說秦惠王,說:“大王的秦國,西有巴、蜀、漢中可以取得農業供應之利,北方有胡地的裘皮、代地的戰馬可供戰備之用,南有巫山、黔中的險要屏障,東有崤山、函穀等要塞。可謂土地肥美,百姓富足,戰車萬輛,勇士百萬,沃野千裏,物產積蓄豐厚,地勢十分有利,易守難攻,這真是所謂天然的庫府,天下的強國嗬!況且以大王的賢明、士民的眾多、車騎的精良、將士的驍勇善戰,完全可以以此來兼並諸侯,一統天下,登上帝位。希望大王梢稍留意,請允許我把有關情況分析一下。”
秦惠王說:“我聽說過,羽毛未豐的鳥,是不可以高飛的;法令不完備的國家,是不可以動用刑罰的;道德不高尚的人,是不可以役使天下百姓的;教化不順的君王,是不可以煩勞大臣的。今天先生不遠千裏來指教,我願日後再行領教。”
秦惠王沒有聽取蘇秦的意見,蘇秦為了說服秦惠王,連續了十多次奏章,耽擱了很長時間,一直不見結果。最後,蘇秦的黑貂皮裘衣也穿破了,帶去的百斤黃金也用完了,資金缺乏,隻得離秦回家。他纏著綁腿,穿著草鞋,背著書籍,挑著行囊,形容憔悴,麵目黎黑,一副狼狽慚愧的樣子。回到家裏,妻子正在織布,知道蘇秦沒有取得成功,也不下織機來迎接;嫂子不給他做飯,父親也不理他。蘇秦歎息道:“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子不把我當叔叔,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都是我蘇秦的罪過啊!於是,蘇秦連夜拿出藏書,打開了幾十隻書箱,找到了《太公陰符》,反複研讀,選擇重要的地方反複琢磨。讀得困乏欲睡的時候,就拿錐子來刺自己的大腿,血流至足,自己說道:“哪裏會說服不了列國君主,使他們拿出金玉錦繡,讓我取得卿相的高位呢?”一年之後,蘇秦覺得時機成熟了,說道:“這次我一定可以說服列國的君王了。”
於是,蘇秦來到趙國,在華麗的宮殿上勸說趙王,談得十分興奮。趙王聽了非常高興,就封他為武安君,授給相印。還給他兵車百乘、錦繡千匹、白璧百雙、黃金萬鎰,讓蘇秦帶著去遊說各諸侯國,拆散連橫契約,締結合縱契約,共同抵抗強大的秦國。因此,蘇秦在趙國為相,六國都和秦國斷絕了往來。當此之時,天下之人的命運、諸侯國君的威嚴、策士謀臣的權勢,都要取決於蘇秦的決策。這一時期,沒有耗費一鬥糧食,沒有損傷一個兵卒,沒有斷過一根弓弦,沒有費掉一支箭,就使諸侯之間相互親愛,勝過兄弟。這真是賢人在位,天下信服,一賢得用,天下順從。所以說,在政治上用足了功夫,就不必動用武力;在朝廷上運用謀略,就不必用兵於國境之外。當蘇秦掛職之時,萬鎰黃金隨他花費,車馬結隊相隨,沿途炫耀,山東諸國,望風而服。趙國的地位也因之大為提高。其實,蘇秦隻不過是窮書生罷了。可是他卻能勒馬橫行天下,登廷遊說各國的君主,使列國君臣不敢有異議,天下無人能與他相匹敵。
點評:
蘇秦的“識時務”最終取得了成功,也讓自己名留青史。一介書生,卻能夠把戰國七雄當作一盤任由他撥弄的棋子,隨心所欲的玩弄於股掌之上。古代曆史上最傑出的外交家,恐怕非蘇秦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