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是以外戚身份謀取帝位的,故對此非常敏感,認為高穎堅持讓楊勇做皇帝並為其著想實是想步自己的後塵。後以王世積之事株連高穎,便罷免了他的左仆射職務和上柱國勳銜。
有人告高穎有謀反跡象,楊堅沒做任何核實,就信以為真,隻是不願落個連續殺戮功臣的名聲,才沒有殺死高穎,而剝奪了他的全部官職,貶為平民。
為樹立自己的權威,楊堅在宮廷中長期放著仗棒,稍不如意,則當場施以杖刑,有時一天就要打好幾個人。楊堅還常嫌持杖者下手過輕,懷疑他們手下留情,便要推出殺頭。故宮廷中常有人死於杖下。
高穎等人都曾提出“朝堂非殺人之所,殿廷非決罰之地”,建議宮廷不設杖棒設施。楊堅一度廢去杖棒,但他想打人時,用馬鞭抽打感到不過癮,很快又把杖棒放入宮廷,百官犯法本應交大理寺審理處置,楊堅卻喜歡親自看人挨打。把宮廷變成公堂,顯然是為提高淫威。
點評:
對於那些強權者來說,權勢就意味著一切。在封建社會的權力鬥爭中,權欲與人性時時交鋒,往往是權欲勝,人性敗。當我們撿起失敗者的頭顱審視的時候,也許可以發現一點點的人性;當我們仰視勝利者的微笑時,我們看到的往往隻有權欲。
7.隆科多:福兮禍之所伏
所謂“伴君如伴虎”,其實,伴虎相對來說倒還容易一些,因為虎總有一定的性情可循,而皇帝是喜怒無常、天威難測,自己也就禍福無常了。你是皇帝國戚也好,曾經有過輝煌功勳也罷,隻要你對“天子”的利益構成威脅,那麼,你就得成為犧牲品。
隆科多滿洲鑲黃旗人,一等公佟國維子,曆任一等侍衛、副都統、鑾儀使等職。自康熙五十年以來,擔任步軍統領長達十餘年之久。當時步軍統領權力極大,全麵負責北京內外城治安、民政、刑罰等事務。他在康熙帝去世之際,由於擁立雍正即帝位立有大功,獲得了雍正帝對他的賞識。康熙帝去世第二天,即被委以總理事務大臣的重任。不久,雍正帝又命他承襲其父所遺一等公爵。接著,雍正帝傳諭內閣,隆科多應稱呼舅舅,嗣後啟奏處書寫“舅舅隆科多”。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帝又賞給隆科多阿達哈哈番世職。同月,雍正帝又以理藩院尚書舅舅隆科多為吏部尚書,仍兼管步軍統領事務。雍正元年三月,加隆科多為太保,賜禦書匾額曰“世篤忠貞”,又賜給黃帶子,這本是宗室服用之物,賞賜隆科多,是表白對他的特殊恩眷之情。
這時候的隆科多的確是位極人臣、恩榮過望了。而雍正帝為了自己的目的,此時對隆科多極盡誇獎之能事,甚至達到了令人肉麻的程度。在雍正改元伊始,雍正帝在給川陝總督年羹堯的朱批中說:“舅舅隆科多此人,朕與爾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錯了。此人真聖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國家良臣,真正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希有大臣也。”至此,貴則貴矣,隻是“福兮禍之所伏”的時候到了,雍正帝就該搞卸磨殺驢的把戲了。
鏟除隆科多,也有與其權勢惡性膨脹,對皇權構成威脅有關。佟家當時以兩代皇親,多人身居軍政要職,勢力過大,至有“佟半朝”之稱。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命諸臣保奏太子事,即由其父佟國維密奏建儲事引起,所以康熙帝認定佟國維是幕後總導演,曾說:“朕知此事必係佟國維、馬齊授意於眾,眾乃依阿立儀耳。”隆科多權勢較其父又有過之而無不及,且與阿靈阿、揆敘交往甚密,如任其存在實在危險。因此,雍正帝即位後,借口“總理事務,甚屬繁劇”,就派人署理步軍銃領事。半月之後,雖說仍令其兼管步軍統領事務,但隻是名義,因為總理事務之外,又同時出任理藩院尚書和吏部尚書,並陸續兼任錢糧奏銷,買米運米、纂輯會典、評閱試卷等任務,更加無暇過問步軍統領之事。
雍正三年正月,解其步軍統領。此後陸續革除其他職務及封賞、公爵等,並將其派往邊疆地區修城、開地、料理邊疆事務及往議俄羅斯邊界等。待將鄂倫岱、阿爾鬆阿、胤唐、胤祀等人處理完畢,於五年十月將其調回,命王大臣勘鞠,共議大不敬、欺罔、紊亂朝政、奸黨、不法、貪婪等罪共四十一款。罪本應殺,以恩免誅,永遠監禁,翌年六月死於禁所。
點評:
“群眾隻為勝利者歡呼,不會為失敗者哀傷”這便是強權者的真理。在這種“成者王,敗者寇”的思想支配下,他們為了權勢,會不顧一切的,友情、親情都顯得是那麼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