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功高要防震主:鳥盡弓藏,兔死狗烹(3)(1 / 2)

於是,孫琳軍中上下,都忙著打點行裝,搬運物資,整個兵營裏裝備、糧食堆積如山,簡直像倉庫一樣。孫琳又請求帶兩名書郎,以協助掌管軍政諸事,有司上奏,孫休下詔特許,並滿足孫琳的其他全部要求。孫琳等人大喜過望,以為孫休仍然信任自己,便無憂無慮地整日飲酒作樂,專等吉日良辰啟程開拔了。

這時,將軍魏邈來見孫休,說:“孫琳手握重兵,居住在外,早晚必然生變。”

孫休認為時機已到,此時適逢衛士施朔又進入宮中,報告孫休說孫琳等人正整裝待發。於是,孫休立即派人急赴孫琳家中請孫琳來宮中作客,說是要為他餞行。隻可惜,孫琳毫無防範,信以為真。很快,孫琳就到了。就在宴會上,孫琳稀裏糊塗地就被皇帝殺了。

點評:

強權者是以奪取權力和保持權力為目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可以不擇手段。不要為假仁假義所蒙騙,當他們向你展示“仁義”的時候,也是他們舉起屠刀的時候。

6.不論忠奸,格殺勿論

楊堅是在劉防、鄭譯等人擁戴下控製朝政並取周自代的,但這些人並不備具治理國家的才能,況且在楊堅稱帝後,這些人大多恃功自傲,總想得到更多的財富和權力。楊堅要真正治理國家,就必須徹底擺脫這些人的幹擾,以免他們以後再跟自己搗亂。在建立新的領導核心時,這些人逐步被疏遠、罷免或殺頭。

楊堅做皇帝,使用了陰謀詭計,由獨攬朝政發展為取周自代。他的經驗就是成功地利用了周靜帝年齡幼小、宇文氏又沒有有效地控製大權的機會。由此,楊堅也把它作為教訓,在使宗親、親信把持大權的同時,極力加強自己的專製統治,對朝廷百官,特別是功勳卓著的文武大臣,時時保持高度的警惕,對他們的言行密切注意,唯恐他們也走自己的道路,顛覆楊家的天下。

楊堅在建國初期成功地排除了曾對他做皇帝立下汗馬功勞,但實際沒有治國能力的劉防、鄭譯等人,使用了高穎、蘇威、李德林等一批真正能幫他治理國家的人材。在他鞏固統治的同時,他所使用的文臣武將都獲得了高官勳爵,但他們又引起了楊堅的猜疑。

至楊堅晚年,開國功臣、平定三方武裝反抗的地方將領、南平北撫的文武大將、幫他在中央主持一係列改革的重臣,已所剩無幾,或遭殺戮,或被廢棄,大部分都沒有明顯的惡跡,隻是充當了楊堅猜疑的犧牲品。

梁睿本是北周舊臣,在征討王謙時有大功,出任益州總管。隻因他在益州頗得人心,楊堅便懷疑他有發展地方割據之意。梁睿也深知楊堅懷疑自己,便主動辭去益州總管的職務,到長安去做京官,接受楊堅的直接監督。終因遭致非議,被免官。

王世積也是北周官僚,在平尉遲迥和滅陳時,數有大功,進位上柱國。王世積親眼看到許多功臣被殺,從此嗜酒如命,不參預任何政事。

開皇十九年(公元599年)楊堅征遼東,以王世積為行軍元帥,回師後被任命為涼州總管。這時,王世積的一個親信皇甫孝諧犯罪,被官府緝捕,投奔王世積,王世積沒有接受。皇甫孝諧被捕,判以發配,為報複王世積不肯包庇,誣陷王世積謀反,楊堅明知並無任何根據,仍下令處死王世積。

虞慶則也是北周舊官,因在安撫突厥和滅齊中曾立大功,頗受楊堅賞識,位至尚書右仆射,成為除皇帝外的第二號實權人物。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李賢叛亂,楊堅指名要虞慶則為行軍總管。在回師途中,虞慶則曾指著一個地方說:“若在這裏有一個合適的人駐守,隻要有足夠的糧食,便難以攻破。”楊堅便以謀反罪殺死虞慶則。

高穎是楊堅作為治國之材拉為心腹較早的一個。高穎原本是獨孤信的部下,被賜姓獨孤氏。楊堅的妻子是獨孤信的女兒,故楊堅和高穎的關係一直很融洽。楊堅代周,高穎是高參;楊堅做皇帝,高穎被任命為尚書左仆射,是掌實權協助楊堅治國的第一號人物。政治、經濟改革的許多重大決策,楊堅都得之於高穎。

高穎是楊堅長期依賴的親信,也是最得力的助手。楊堅對高穎也非常信任,常把高穎比作鏡子,說他可以矯正自己的過失;有人說高穎的壞話,一律不聽,甚至治告狀者的罪;封官職、爵位都到極限,賞賜的財物更是無數。

至開皇末年,楊堅對長子楊勇越來越不滿意,準備把帝位傳給次子楊廣。高穎並未領會楊堅的意圖,反對廢楊勇而立楊廣。楊堅為削弱楊勇的力量,要從東宮挑選衛士,高穎不同意。因為楊勇的女兒是高穎的兒媳婦,若楊勇繼位,高穎則是地位顯赫的皇親國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