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稀謀反,漢高帝親自率兵平叛。他向梁王彭越征兵。彭稱病,不願前往,從而引起劉邦的不滿。後梁太仆告發彭與其將扈輒謀反,遂逮捕彭越,廢處蜀地。途中彭越遇見呂後,向呂後哭訴,自言無罪,請求改徙昌邑。呂後假意許諾,將彭越帶到洛陽,對漢高祖說:“彭越壯將也,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於是指使彭越的舍人出麵告發彭越謀反,由廷尉審理後夷越宗族。又命人將彭越屍體剁成肉醬,遍賜諸侯,於是更引起了其他異姓王的恐慌。
淮南王英布本來是項羽的部下,與劉邦並無淵源。他見韓信被誅,心中本已不安,收到彭越的“肉醢”後,更是驚恐萬狀,立即私下集合部隊,加強警戒。結果被人告發謀反。漢高帝十一年七月,英布起兵謀反。劉邦發兵征討,並於次年十月平定淮南地。
取代臧荼立為燕王的盧綰,與劉邦的關係最為親密。因為陳稀謀反的事受到懷疑,劉邦派使者召綰。盧綰稱病不行。他對幸臣說的一番話倒很能說明問題:“非劉氏而王者,獨我與長沙耳。往年族淮陰,誅彭越,皆呂後計。今上病,屬任呂後。呂後婦人,專欲以事誅異姓王者及大功臣。”漢高祖得知報告,非常憤怒,認定盧綰謀反。高祖死後,盧綰遂將其眾亡入匈奴。其實,盧綰的話並不全麵,誅滅異姓出自劉邦的本意,隻是呂後更心狠手辣而已。
點評:
漢高祖誅滅異姓諸侯王一事,自古以來就有爭議,可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們從這些事件中不難看出,那些取得了最高權力的統治者是不會容忍任何人來對他的最高權力構成威脅,進行侵犯的,所以他們唯一的手段就是將這些曾經“患難與共”的功勳之臣一一誅滅。
5.死不瞑目的大將軍
強權者總是以奪取權力和保持權力的目的,為了達到目的,他們總是可以不擇手段。必須要記住,那些強權者都是“可以共患難,而不可共享樂”的,為了維護自己的最高權力,他們可以不顧手足之情、朋友之義。當他們展示“仁義”的時候,也是他們舉起屠刀的時候。
據史書記載,有一次,孫琳給孫休奉獻牛酒,可不知孫休是不滿孫琳專權,或是有什麼其他想法,竟然拒絕不收,孫琳無奈,隻得順便命人將牛酒攜至左將軍張布家。
張布見孫琳鬱鬱不快,忙命人速備酒菜,二人便在客廳對飲起來。幾巡酒過之後,孫琳酒酣耳熱,說話也漸漸沒有遮攔了。他對張布大發牢騷說:“當初廢黜孫亮時,許多人勸我自立為帝,可我以為陛下賢明,所以迎立他為君。沒有我,陛下如何能當上皇帝?可今天我奉獻禮物,陛下竟然拒不接收,這豈不把我看成凡臣俗子嗎?這口氣實在難以下咽!以後有機會,我定要改立新君。”
張布一聽,心中大驚,表麵卻不露聲色,隨便附和了幾句,見孫琳已大醉,便命人將他送回去。張布見孫琳等人走遠,火速奔入宮中,將孫琳之意報告孫休。
孫休一聽,也大為恐慌,可轉念一想,又哭喪著臉,無可奈何地對張布說:“孫琳權勢逼人,我早已不安,現在他又明露反意,實在罪該萬死,可現在我一無權,二無人,張將軍,您說怎麼辦呢?”
張布答道:“陛下所言極是,依臣愚見,為了避免激起孫琳早日謀反,不如對他繼續優待賞賜,使其不備,陛下也好做些準備。”
孫休點頭道:“張將軍見解不差,還請張將軍以後多加留意,並為我做些準備。”張布答應。
於是孫休對孫琳像往常一樣,繼續委大政於他,並不斷加以賞賜。
這時,有人告發孫琳,說他心懷不滿,侮辱君上,企圖謀反。孫休為了進一步麻痹孫琳,就吩咐有司將告發者送給孫琳發落,孫琳殺了告發者,但心中驚慌不安,唯恐朝廷中再有人與他作對,更擔心孫休聽信他人之言,聯合朝臣整治自己。於是,孫琳便請求至武昌(今武漢市)屯守,孫休答應,並敕命有司,允許孫琳將所率精兵萬人全部帶走,並允許他的軍隊將士任其所需,武器兵具,裝備糧食等物,隨意裝載,不加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