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功高要防震主:鳥盡弓藏,兔死狗烹(1)(3 / 3)

一切都計劃停當,不料此時發生了一件意外事,胡惟庸的兒子坐車出外被摔死在車下,胡惟庸一怒之下,殺了趕車的車夫。此事傳到明太祖耳朵裏,明太祖十分生氣,說:“殺人者要償命!”胡惟庸害怕了,乃與陳寧、塗節等人商議提前謀反,並暗中派人通知四方心腹。

洪武十三年正月初五,胡惟庸向明太祖報告說,家中宅院裏有口井湧出竹筍,奇異非常,邀明太祖前去觀看。明太祖很有興趣地答應了,乘車出西華門奔胡惟庸府第。正在此時,內使雲奇擋道勒馬,因為氣急,一時說不清什麼,明太祖見有人擋道,大怒,令左右捶打。雲奇右臂被打斷,仍指著胡惟庸府的方向不肯縮回。明太祖覺得奇怪,便下車登城觀看,才看到胡惟庸府內有不少兵甲,於是趕緊派侍衛軍前去掠捕。胡惟庸遂以謀反罪名被殺,僚屬羽黨被殺的達15000人。

再說,中丞塗節揭發右丞相汪廣洋,劉基當年被胡惟庸毒死的事,汪廣洋是知道的。明太祖將汪廣洋召來當麵責問。汪廣洋一口否認知道這事。明太祖大怒,將汪廣洋貶謫到廣南。汪廣洋到了太平府後,明太祖又以汪廣洋當年在中書省時不揭發楊憲的罪行為名,幹脆下了道賜死令:要汪廣洋自殺。

不久,又有人揭發說,胡惟庸謀反事,曾經征得李善長的同意。明太祖更是大怒,下令將李善長並其妻女弟侄家人七十餘人都斬首。李善長死後第二年,有人上書為李善長辯白,明太祖未加理會。

點評:

曆史的血腥至今猶能審到,孟子說:“不嗜殺者能一之。”其大意是說以仁行事才能得天下,保天下,但這萬古不變的信念,在曆史上實現了多少,今天還是否適合,也許是個很值得探尋的課題。

3.過河拆橋:裏克伏劍

在曆史的長河中,有些謀功大臣總把小聰明當作大聰明,站在曆史的前沿陣地指手劃腳,卻不知自古成王成帝者都是過河拆橋者,他們隻顧及到自己的王位,一旦王位在坐,哪管你的拚死拚活。

晉獻公二十六年(前651)夏,獻公病重,臨死時,將年少的兒子奚齊托付給老臣荀息,並且任命他為宰相,主持國政,輔佐少主。

晉卿裏克在先前獻公逼死太子申生、逼走公子重耳、夷吾時,為了避禍全身,一直采取中立的立場。這回獻公一死,裏克無所顧忌,他與邳鄭一起,召集原屬申生、重耳、夷吾的黨羽,策劃了廢掉奚齊、擁立重耳的陰謀。他先勸說宰相荀息改變立場,但荀息執意不肯違背獻公托孤時自己立下的誓言,他便不再理會荀息,而在獻公停屍的地方殺掉奚齊。荀息下葬了獻公後,擁立奚齊的弟弟悼子為君,裏克又在朝上把悼子殺死,荀息無奈隻得以身殉死。

晉國的君位空出後,裏克和邳鄭派屠岸夷去翟對重耳說:“現在國內形勢混亂,百姓不安,正是坐江山收民心的時候,您何不歸國呢?如您回國即位,我們為您開道。”重耳征求咎犯的意見,咎犯以為時機不成熟,重耳便拒絕屠岸夷道:“我違背父命,出逃在外;父親去世,又不能謹守孝道,侍喪亡父身邊。我怎敢回國即位!大夫還是擁立先父其他的兒子吧。”

此時,客居於梁的夷吾極想回國即位,裏克派人去迎請他時,他馬上就想答應下來,但他的部下呂省、穀芮勸他道:“現在國內還有可以擁立的其他公子,但裏克卻派人來國外找您,這不能不教人懷疑。看來非得憑借秦國的勢力回國不可,否則恐怕有些危險。”夷吾采納了他們的建議,一方麵派穀芮去賄賂秦國,約好如得秦國的幫助回國即位,就把晉國的河西之地送給秦國;另一方麵又寫信給裏克說:“如果真能即位,我就把汾陽的一百萬畝田地封給您。”於是,秦穆公便發兵護送夷吾歸國,齊桓公聽得晉國內部動亂,也率領諸侯去晉國;秦、齊諸國共送夷吾至晉後,裏克等人就擁立他為君主,這就是晉惠公。

晉惠公即位後,不想實踐自己的諾言,他派邳鄭前往秦國,婉轉地說道:“當初我許諾把河西土地奉送給您,而今有幸歸國得以即位。言及土地事時,大臣們都說:‘土地是先君的,您逃亡在外,有什麼權力擅自決定把土地送給秦國?’我據理力爭,但無法改變他們的意見,所以現在隻好向您道歉。”至於對給裏克汾陽田地之事,晉惠公壓根兒再沒提過。不僅如此,他還剝奪了裏克的實權。想到重耳還在國外,惠公對已無權力的裏克還是放心不下,總是擔心他會像對待奚齊、悼子那樣對自己使用殺手,於是決定賜裏克自殺。他仿佛有些不得已似的對裏克說道:“如果沒有您的幫助,我也當不上君主。雖然如此,但您到底是殺了兩位君主和一位大夫,現在作您的君主,實在令人為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