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下山遊方(1 / 2)

直到回到飛霞觀,皓月都沒能從趙長安那一劍中反應過來。趙長安手握赤山巨劍,道袍無風自動,大袖飄飄,一劍之下山峰傾倒,這個形象已經深深烙印在皓月的心裏。

爾後幾天整日無事,皓月時而去藥房裏小轉,時而拂掃經房落塵,時而去山裏縱身狂奔一番。

他也偷偷去看了後院那最後三間石屋。看到一間放置的是一遵一人多高的巨大爐鼎,從書上得知,這遵爐鼎乃是道士煉丹所用的丹爐。

一間放置的是幾個顏色材質各異的木箱、一列長短粗細不同的毛筆、一壇固態丹砂,及數十方形狀輕重不一的硯台,這是道士畫符所用道具。

最後一間石屋門卻是怎麼也打不開,但打不開也無所謂,因為他對這些都不感興趣。

幾天的無所事事,他感覺越發無聊,這個道理很淺顯,人若是終日忙碌,忽然有一天閑下來就會渾身不自在。

這日早膳過後,皓月追上大步前行的趙長安,拱手行禮道:“師父,怎麼沒有任務給我了?”

趙長安笑罵道:“怎麼,不讓你受累受苦,你還不自在了?”

皓月不好意思的撓撓後腦勺:“整日無事可做,是真的沒意思。”

趙長安略一思索,道:“為師準備出山遊方,你若願意,就收拾東西,明日便跟我一起下山。”

皓月長到十歲,除了師父師娘和紫青觀眾道士之外還沒有見過外人,聽聞師父要出山遊方,一時興高采烈,歡呼道:“我願意,我這就收拾東西。”

遊方就是出家人遊曆天下,拯救百姓疾苦,除惡揚善,以積攢功德之行。

當晚,月明星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此刻我才明白太白謫仙的當初意境啊。”,趙長安站在窗前,看著皎白的月光給院子和三清殿鍍上了一層銀白。

柴麗走到他身側,安靜一笑:“當年李謫仙是思鄉心切才寫了這首《靜夜思》,你這倒好,還未離鄉就先思念起來。”

趙長安轉頭,看她笑得靜秀,才想到她此時心中愁緒當百倍於自己。

思鄉思鄉,當有可思之人才算思鄉,年輕時他憑著一腔熱血縱橫無匹,心無掛念才百戰不怠,多次死裏逃生。如今回山之後,與柴麗結成道侶,養育皓月長大,才算是有了一個家。

明天就要帶皓月下山遊方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深深眷戀縈繞在他的心懷。

月光下柴麗膚若羊脂白玉,嘴唇像朱砂、似鮮血般的紅豔,身穿白衣白紗,細淨的脖子卻堪比白雪更勝白衣,一副我見猶憐的模樣。

最難消受美人恩,趙長安此時便是這種感覺。

他轉過話頭:“夫人,你可知我為何給徒弟取了’皓月‘這個小名?”

柴麗抿嘴一笑:“你已經與我說過了,你把他帶到觀中的時候,正是似這般皓月當空的景象。”

趙長安訕笑道:“額,早早就寢吧,明日還要早早下山。”,說完橫抱起柴麗走進內室,窗戶自動關閉,室內自然是別前春宵。

次日卯時,師徒二人便已整裝待發,柴麗更是已經為二人準備好了齋飯,二人吃過便告別下山。

臨下山前柴麗在皓月耳邊輕聲說了一句:“你師父在山下凶名赫赫,臭名遠揚,你應低調一些,不要隨便說出你師父名號,以免徒惹事端。”,皓月雖然不知所雲,但還是點了點頭。

山道曲折,道旁多有樹木。已到入秋,被晨霧打濕的落葉不時落下,遠望之下山林在晨霧中若隱若現。皓月從來沒有如此高興過,他一會兒前後狂奔,一會兒又爬到樹上翻個跟頭跳下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趙長安微笑不言,勻步行走,十歲的男孩兒天性如此,似乎有著使不完的精勁兒。

到了辰時,豔陽高照,驅散了晨霧。師徒二人來到了山下的一個集市,隻見集市上攤販鱗次節比,早起趕集的農人挎籃挑擔,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熱鬧非凡。

饅頭包子的騰騰熱氣、行人雜亂的腳步聲、行人與攤販討價還價聲、攤販自賣自誇的吆喝聲。第一次看見人間煙火,皓月心中激動不已,呆立良久。

趙長安笑道:“走吧,以後有你玩的。”

師徒二人走進集市。由於二人都是道士裝扮,又在山中修行多年,自有一副脫俗氣質,逛集行人自然而然的和二人保持距離。

這時凡世乃是唐昭宗光化三年,亂臣四起,軍閥割據,李唐朝廷無力鎮壓,著實是一派亂世景象。

一到亂世,出家人就會出山遊方救世,這是曆朝曆代不成文的規定。生逢亂世,世人對出家人都會恭恭敬敬、以禮相待。師徒二人都是道人裝扮,集市行人都與二人保持距離表示尊敬,也是世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