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發動世界大戰(3 / 3)

在 1940 年之前,美國雖未直接對德宣戰,但卻通過提供戰爭物資和船艦等方式支援英國。德國對美國宣戰後,德國海軍一直打到美國的海岸前。希特勒原以為,美國一定會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太平洋戰爭上。事實卻是,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太林一直認為,必須把德國作為首要打擊目標。不過,1942年仍是日本和德國的勝利之年。德國重新占領了冬季失守的陣地,8 月底推進到列寧格勒。紅軍在這裏展開了激烈的城市保衛戰,德軍占領了城市的大部分。

第三帝國一貫堅持極端仇視猶太人的立場,德國的猶太人受到的歧視、排斥和迫害在步步升級。納粹德國的反猶活動大致經曆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3年3月開始,反猶活動表現為禁止猶太人從事某些行業。

4月I日,納粹德國宜布禁止猶太人經商。6月30日,政府頒布“雅利安條款”,禁止猶太人任國家機關職員、教師和軍人,限製猶太人從事自由職業,命令猶太—基督教徒退出教會。在政府的鼓動下,納粹分子對猶太人采取血腥暴行。他們開始虐待和襲擊猶太人,在猶太人開辦的商店肆意搗亂,直至關閉它們。第二階段從 1935 年開始,納粹德國取消了猶太人的德國公民權。

在此年9-10月,帝國政府連續頒布三項“關於公民權和種族的紐倫堡法”,規定猶太人不得成為德國公民,不得行使投票權和擔任公職,不得同德意誌人通婚。在納粹分子的殘酷迫害下,大批猶太人背井離鄉,流離失所,逃亡國外。第三階段從1938年開始,政府使用暴力將猶太人趕往國外。1938年月7日,一位波蘭籍猶太人在巴黎開槍試圖刺殺德國使節,結果擊斃了一位德國使館隨員,目的是對德國迫害猶太人進行報複。第三帝國借此對國內的猶太人進行大規模迫害。德國的猶太人教堂燃起熊熊烈焰,猶太人的商店被搗毀,住宅和商店的玻璃被砸得粉碎。從7日到12日,有30名猶太人被趕進集中營。帝國還規定,猶太人要對此次事件造成的損失負責,他們必須拿出10億馬克作為賠償。

在此期間,帝國幾乎封閉了猶太人所有的工作場所。猶太人的房客和職員可以被任意解約而不再受法律的保護。他們被禁止去電影院、澡堂等各種公共場合,被禁止乘坐公共交通設施。猶太人受教育的權利被剝奪。從此,猶太人的護照上被印上了一個醒目的“J,J是”,字Jew猶太人的首寫字母),以示區別。到戰爭爆發前,德國半數以上的猶太人,計有 27.5 萬人在 1939年底之前流亡國外。從 1942 年起開始進人第四階段,希特勒德國對猶太人的政策已由歧視和經濟上的摧毀,演變成肉體上的消滅。第三帝國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消滅歐洲猶太人。納粹德國製定並實施了“最後解決猶太人問題”的計劃。第一個目標是除掉波蘭人的領導層和知識分子。占領波蘭後,黨衛軍立即把猶太人趕人隔離區並建立起專門囚禁猶太人的集中營。人侵蘇聯不久,帝國保安總局首腦海德裏希受命“最終解決猶太人問題”。

他是這樣解釋所謂“最終解決”的含義的:“猶太人在‘最終解決’的過程中應當以適當的方式被送往東方作為勞動力使用。在這支勞動大軍中,把那些勞動力強的猶太人按照性別分開編隊,送往那些因條件惡劣肯定會使他們中間一大部分自然減員的地方去築路。這些人中間的那些曆盡折磨而最終活了下來的殘餘部分,由於無疑是抵抗力量最為堅強的部分,因此必須受到相應的處理,因為這些人一旦獲釋,必將成為猶太人東山再起的生殖細胞。”對猶太人的這些政策歸根到底是希特勒的旨意。他曾多次提到他的預言:世界大戰將帶來歐洲猶太人種族的覆滅。一位黨衛軍大隊長記載說,他們曾經把 60 名猶太人用運貨車載來,其中一幹多人已死在路途,其餘則被迫脫掉衣服,婦女的頭發被剃光,黨衛軍把這些男女老幼趕進毒氣室,然後用一輛卡車排放廢氣,僅一小時,毒氣室裏所有的人都已窒息死亡,而且,他們的屍體“就像玄武岩柱般地疊壓在一起,哪怕就連供他們彎下身子的地方都沒有”。而後,黨衛軍執行隊員們將屍體上的首飾扒掉,將屍體拋進事先挖好的壕溝焚燒。當時,隻有為數不多的人聽說過滅絕營的事。滅絕營全部設在波蘭境內的無人區,周圍紮著鐵絲網,搞得相當封閉。起初,猶太人由於被分散孤立,在遭受這些滅頂之災時,幾乎無法進行任何抵抗。1943年春,華沙隔離區的700名猶太人起而反抗德軍將他們押到滅絕營去。希姆萊立即下令黨衛軍清除這一隔離區,猶太人得到波蘭抵抗力量的武器援助,進行了殊死抵抗。激烈的街壘戰持續了三個星期,最終,整個隔離區被夷為平地。總共有多少猶太人死在滅絕營已無法確切統計。1945年,紐倫堡審判法庭統計的數字為572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