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三國(3)(3 / 3)

王濬樓船破東吳

蜀主劉禪投降於魏後不久,司馬昭還沒來得及進攻東吳,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司馬炎廢了魏主曹奐,自立為王,建立了晉朝,這就是晉武帝。從此,鼎立的魏、蜀、吳三國,隻剩下東吳一國了。

吳主孫休,料定司馬炎必將伐吳,整天憂心忡忡,最後大病一場死了,由孫皓即位。孫皓性格粗暴,嗜酒如命,即位後馬上大興土木建造昭明宮,耗財耗力。每次設酒宴,令大臣們各奏過失,有犯法的,則活剝其臉皮,凶殘無比。丞相、將軍、大臣們見孫皓如此無道,苦苦相勸,反而被孫皓一個個給殺了。

晉益州刺史王濬見此情景,便上奏晉武帝司馬炎,說:“吳主孫皓凶殘荒淫,國中人心惶惶,正是討伐吳國的好時機。臣今年已經70歲了,就盼望有個攻敵的機會,望陛下勿失時機。”公元279年,晉武帝派杜預領陸路大軍,王濬率領水路大軍,水陸兵共20餘萬,戰船數萬艘,浩浩蕩蕩向東吳進軍。消息傳到東吳,孫皓大驚,連忙召集眾官員商討退兵大計。宰相張悌親自出馬,調配各路人馬,孫皓才稍稍心安。孫皓退入後宮以後,仍然臉有憂色。近臣岑昏問他為什麼坐立不安,孫皓說:“這次晉國軍隊前來攻打我國,陸路上已有各位大將前去應戰,唯有水路最令人擔心,恐怕不是我們的水軍能抵擋得住的。”岑昏說:“江南反正有的是鐵,可用鐵打成連環鎖,於沿江險要的地方橫截住,使戰船無法通過。再打造鐵錐數萬,尖頭朝上安置在水中,晉國戰船乘風順水而來,遇錐則船破而沉,又怎能渡江呢?”孫皓聽了,連連誇獎岑昏辦法想得好,馬上傳令讓工匠在江邊連夜打造鐵條和鐵錐,越多越好,安置在江中,用以阻擋晉國的戰船。杜預領著大隊人馬向東吳進軍,一路上所向披靡,東吳多數的城關守將都不戰而降。杜預軍威大振,勢不可擋。王率領水兵沿江東下,探子來報告說:“吳人造了許多鐵索,沿江橫截;又在江底放置鐵錐用來破船。”王濬命人用粗木造十幾隻大木筏,在木筏上裝上特大特粗的火炬,長十幾丈,裏麵灌滿麻油,遇到鐵索就燃燒,直到燒斷。那大木筏順流而下的時候,巨大的力量把那些放置在江中的鐵錐撞得七彎八倒,有些橫臥在江底,有些尖頭紮在木筏底上,被木筏拖走了。木筏在戰船前麵開路,掃清一路上的障礙物,王率領的水軍,一路順暢地沿江滾滾而來。吳將張象,率水兵在下江迎敵,見寡不敵眾,便請求投降。王濬說:“如果真投降,你在前麵帶路。”於是,張象回本船,來到城下,叫開城門,迎接晉兵入城。孫皓見大勢已去,自己脫下上衣,讓人反縛雙手,率文武百官到王濬的軍營前投降。

孫皓被押解到洛陽,晉武帝很想把對孫皓的接見舉辦成一個莊重同時又具有親和力的盛典,並盡可能擴大影響。所以當天出席這個盛典的,不但有文武官員和四方來使,連最熱衷對政治發表五花八門意見的太學生們,也被允許參加會見。晉武帝對孫皓說:“朕設了這個座位等你,已經有很久了。”有點出乎意料,孫皓當即接口:“臣在南方,也設了這個座位以等待陛下。”司馬炎聽到以後哈哈大笑,沒有怪罪孫皓的無禮。這時他身邊的寵臣賈充不懷好意地問孫皓道:“我聽說你在南方,經常鑿人眼目,剝人麵皮,這是什麼酷刑呀?”孫皓說:“人臣弑君及奸回不忠者,就用這個酷刑。”賈充聽到以後感到非常慚愧。原來賈充當初曾是魏國的大臣,當司馬炎有廢帝之心時,他不但不阻止,反而鼓動司馬炎效法曹丕篡漢的故事,逼迫魏帝禪位。可以說賈充為司馬炎登基做皇帝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孫皓如此說,直接擊中賈充了的要害,所以他默然甚愧。就這樣,三國分立的時代結束,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