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在機關和大企業好,還是自己幹好(5)(2 / 3)

張瑞敏把質量看作第一。那是他當廠長的第二年。是他的近乎苛求的質量標準成就了海爾今天的業績。在拉裏·埃裏森那裏,事情卻是另一個樣子。早期Oracle軟件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它不能運行,或者說不能堅持運行。拉裏·埃裏森卻能把產品賣出去,“公司新開張,關鍵是要有全新的技術,……,可靠性可能差一些,功能也不那麼齊全,這沒關係”。

軟件的問題有多大呢?客戶很快就意識到,他們正在為查找故障而忙碌,而且是花了錢才獲得那樣的資格。常常是這樣的,客戶上午檢查測試出問題所在,Oracle公司的人晚上把故障排除,第二天客戶又開始尋找問題,幾乎天天如此。對拉裏·埃裏森來說,既然有客戶幫著查找故障,他就省下了質檢成本——“節約成本的絕妙安排”。公司的程序員說:“保證質量的工作,沒必要。客戶告訴我問題在哪裏,我接著查就是了。”在介紹產品時,拉裏·埃裏森常常這麼做:“我沒有嚴格區分,哪些是設計說明書上的,哪些是語言說明的,哪些是當前功能。有人開玩笑說,我們1992年才完成1977年說過的功能。”甚至常常是“騙人的東西”。

“我們隻是匆匆上陣,應付了事。”鮑勃·邁因納,Oracle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也這麼說。

他在推銷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但是,他成功了。先搶市場,再求貢量,正是這樣的市場策略,Oracle公司保持了每年100%的增長速度,並打敗強大的競爭對手:對手Ingres公司1986年~1990年增長速度是63%、63%、89%、49%,Oracle公司是139%、137%、115%、102%。

一般的理論是,不重視質量,等於一劑毒藥。張瑞敏與拉裏·埃裏森的區別在哪裏?

在產品導人期,失去速度,比賽已經輸掉一半。拉裏·埃裏森說:“在市場已經建好的情況下,即使奪走可口可樂O.5%的份額,百事可樂就得花多大代價?”不如此,他永遠上不了《福布斯》富翁排行榜。比爾·蓋茨也這麼做過。張瑞敏不重視速度嗎?不,他非常重視。他說:跟外國大企業比,不論資金、技術、知名度、市場,我們都不比他們強,甚至說比他們都差,靠什麼去贏得競爭?速度。質量,成本,速度,三者之間是相互關連的,一個不能忽略。

產品進入成熟期,消費者也成熟起來,質量就成為第一位。如果當地消費水平低,價格高,多半是賣不掉的;降低價格,就要求降低成本,一般來說,這會使品質下降。是犧牲品質、降低價格換市場呢,還是放棄那樣的市場?最容易做的就是放棄。因此,廣袤的中國農村,就被假冒偽劣們盤踞著。諺語說,陽光不去的地方,醫生就去;同樣,正品不去的地方,假冒偽劣就去。

是農村不可為嗎?不,大有作為,樹大根深,隻看樵夫如何動手。當初,三株口服液的標語刷滿了農村的圍牆,他們走農村道路,的確獲得很大收益。希望集團走得更深更遠。看一看他們的廣告詞吧:“養豬希望富,希望來幫助。”“添加二兩希望精,一天能長一二斤。”“吃一斤,長一斤,希望牌乳豬飼料就是精;比一比,算一算,希望飼料最合算。”

農村是一塊處女地,肥沃,芳香,還生長著荊棘。

10.一定要先注冊公司嗎?

答案是否定的。調查數據顯示,48.8%的人都是在生意成功以後才正式注冊公司的,沒有注冊就開始經營。有大量的小小企業是掛靠在一個單位之下經營的。更有甚者根本就沒有執照,也談不上工商稅務,照樣經營得很好,每年賺一兩百萬的大有人在。 是否要注冊,大概視行業和項目而定。如果是直接麵對最終消費者,基本上要注冊之後才方便經營。如果你的消費者是企業,隻要條件允許,就盡量在成功之後才注冊,掛靠一家單位也行,給點管理費就好。就我所知,還有些人,做了七八年都不曾注冊公司。以服裝行業來說,有一種人在這麼做,從設計者那裏買來款式(或者就自己直接模仿),交給加工廠加工,然後批發到各商場。他是不需要注冊公司的。如果商場要他開出發票才結款,他就讓加工廠直接開給商場開票,那筆錢正好付給加工廠做加工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