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教育教學理論新思維(11)(3 / 3)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生產是一個曆史的範疇,因此需要用生產方式這個範疇來揭示不同時代生產內容與形式的特點及其演變發展的規律;學習同樣是一個曆史的範疇,而學習方式正是揭示了不同時代學習內容與形式的特點,有助於我們從總體上認識和把握人類學習活動的特點和發展規律。

生產方式是由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決定的,而且受到作為生產力之物質基礎的生產工具製約,由此揭示生產方式演變發展的曆史階段及其規律已成為理論界的共識;學習方式同樣要由學習能力發展的水平決定,而且受到學習活動之物質載體和物質手段製約,據此,我們可以從曆史的縱向考察中,揭示人類學習方式演進發展的不同階段:

文字是人類文化傳承與學習的重要物質載體。在文字產生之前,人類的學習活動隻能通過直接經驗和依靠口頭語言或體態語言傳遞的間接經驗進行,這顯然要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文字產生之後,人類世世代代積累的直接經驗或間接經驗借助文字形態得以保存和傳播,而且經過不斷研究和總結越來越係統化、理論化,由此不僅突破了文化傳播的時空障礙,而且使人類的學習活動以越來越抽象、間接的方式進行,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人類的學習活動本來是同生產、生活融為一體的,正是由於文字的出現,才使學習從社會生活中分化出來,並逐漸發展成為相對獨立的活動領域和活動方式。據此,我們可以將文字的產生看作人類學習方式演變發展中的第一個裏程碑,至此才出現了狹義的文化學習形態。

能夠促使這種狹義的文化學習形態獲得加速發展,並成為近現代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的學習方式,主要得益於印刷術的產生,尤其是活字印刷技術的發展。因為僅僅依靠手寫的文字,絕不可能實現文化和教育的普及,隻有當印刷體的書籍在社會成員中廣泛傳播之時,狹義的文化學習形態才有可能普及,這不僅大大加速了科學文化的傳播速率,而且大大提高了個體乃至整個人類的學習能力。據此,我們可以將印刷術的產生看作人類學習方式演變發展中的第二個裏程碑。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使人類走出工業文明,步入信息時代,也使人類的學習方式從印刷時代跨入信息時代,人類的智慧將會創造出與多媒體和信息高速公路時代相適應的一整套全新、高效的學習模式,從而大大提高人類個體和整個社會的學習與創新能力!毫無疑問,當代信息技術將成為人類學習方式演變發展中的第三個裏程碑,我們這一代人將親身經曆並直接參與這場人類學習方式的偉大曆史性變革!這場變革將使學習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生活、生命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使每個公民的學習生活質量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民族現代化水平的一項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