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廣播劇(15)(1 / 3)

二、演播的獨特性

演播是演員根據劇本的提示,導演的創作意圖,以及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將所要演播的角色的台詞用自己的聲音表現出來,塑造人物聲音形象的藝術創作活動。

在演播創作中,角色的創作者是演員,創作的工具是演員自己的聲音,而創作出來的形象又恰恰是通過演員自身的聲音來表現的,因而演播創作具有了“三位一體”的特征,即:創作者、創作工具和創作出來的形象集於演員一身。“三位一體”是藝術表演的共同特征,所以,廣播劇的演播同屬於表演藝術體係。

在廣播劇的演播中,演員是將劇本的文字通過自己的創作轉變成為富有生命活力的聲音形象的再創作,是聲音表現方麵的二度創作,所以又被稱為演播藝術。

表演藝術的創作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一是體驗角色階段;二是體現角色階段。廣播劇的演播同樣也有這樣兩個創作過程。

(一)體驗角色

演員根據劇本的提示和導演的創作意圖,以劇中角色的台詞語言為依據,去揣摩角色、理解角色,將自己轉化為角色,按角色的思維方式去為人處世,其言談舉止完全角色化,這樣一個琢磨、理解進而轉化成角色的過程,即是體驗角色的過程。

不難看出,體驗角色過程的核心,是演員將自己轉化成角色。實際上,演員與角色之間的矛盾是表演的核心問題,優秀的表演藝術能夠達到演員與角色的統一。

要想解決好演員與角色之間的矛盾,要想準確地體驗角色,演員就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好分析劇本、分析角色、體驗角色的工作。

1.分析劇本

演員在體驗角色時,不能隻關注自己所要演播的角色本身,要認真研究劇本提供的大的背景,如與角色相關的生活環境、社會背景、人物關係、事件衝突等,這樣才能加深對角色的理解。

首先要分析劇本的主題思想。主題思想既是劇本的靈魂,也是劇中角色的靈魂,是角色行為的總目標。演員必須對劇本的主題思想有準確、深刻的理解,否則將會在具體的演播中出現遊離主題的偏差。同時還要分析劇本所反映的時代背景、時代風貌、社會環境,使自己演播的角色能夠準確生活在劇本規定的那個時代環境中。

演員還應該認真地分析劇本的結構,掌握劇中事件、衝突的發展脈絡,這些是角色性格發展變化的基礎。

2.分析角色

劇中的角色肯定與演員本人有一定的距離,甚至是很大的距離。要想化演員為角色,解決演員與角色之間的矛盾,演員就必須充分地了解角色的社會地位、文化修養、職業身份、所處時代、生活經曆、性格特點、思想感情、精神氣質等,特別是角色的性格特點,演員要吃透、吃準這一點,這是角色一切行為的基礎。

在分析角色的時候,還要認真分析角色在事件中的態度、立場、行為,尤其是在激烈的矛盾衝突中的所作所為,並在此基礎上勾勒出角色在劇中的行動線、性格發展變化的脈絡曲線。

3.體驗角色

演員在分析劇本和角色的基礎上,對角色已經有了充分細致的認識和理解,此時演員要進入到劇本規定的角色所生活的情境中去,像角色那樣工作生活,像角色那樣言談舉止,總之,完全把自己角色化,這就是體驗角色。

體驗角色是為了之後的表演即體現角色做準備,是體現角色的前提。這個階段要求演員能夠準確地把握住角色,要像角色,表演的術語叫做“進入角色”。

(二)體現角色

演員通過自己的聲音演播,把對角色的體驗和對角色的創造表現出來的過程即是體現角色的過程,是演員內心體驗和創作的外部表現形式。

廣播劇的演播同影視劇、話劇的表演在表演方式上有著極大的不同。影視劇、話劇表演是由演員的形體、麵部表情、語言等手段共同組成的,而廣播劇表演隻有聲音的演播。從表演方式上看,演播比前兩者簡單了許多,但恰恰是缺少了形體表演和麵部表情表演的支持,使得單一聲音表演的難度加大、加深。

如果說前麵的體驗角色是為解決演員與角色之間的矛盾做準備的話,那麼,現在的體現角色則是到了具體解決這個矛盾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