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七章 呼蘭托草原(1 / 2)

呼蘭托草原是美索沃達王國西北之地最為廣袤的草原,春夏兩季四處可見鬱鬱的青草,生意盎然。不過,此時正值冬日,這青草很自然變成了枯草,看上去頗有幾分蕭索的意思。

冬日的草原,總是人跡罕至,隻是今天,草原卻迎來了一支小小的騎隊。來自草原的駿馬,就像是回家了一般,輕車熟路地帶著背上的主人,往著草原的深處快速地跑去。

風流騎在一匹健壯的黑馬,緊緊地跟在緹蒂斯的背後,與他的兩名護衛並轡而行。而以艾米娜為首的三名白袍教士或者說是三名阿薩辛,則在隊伍的最前方領路飛奔。在風流跟隨緹蒂斯離開奇多辛一個月的時間裏,他已經從緹蒂斯的口中了解到了,艾米娜三人真正的身份。

阿薩辛,在美索沃達王國的語言當中,就是刺客的意思。而讓美索沃達王國的武者們真正認識到這個詞的意義,則是一個名為“山中老人”的人。除了性別之外,沒有人知道這個“山中老人”真正身份是誰。

人們隻知道,關於這個“山中老人”,有一個典故。

在當初在先知默罕默德編撰《昆蘭典籍》,著立教義的時候,曾經有一位主教因為對於教義理解的問題與默罕默德發生分歧,帶領了一批支持者離開了真主教,創立伊斯馬因教派。這個新興的教派阻止嚴密,行事也極為激進,對於政見或者教義不同者,常常以最為極端的手段加以迫害。是令當時的美索沃達王國聞風喪膽的恐怖組織。

他們的極端行為,惹怒了當時已經漸漸淡出人們視野,專心鑽研教義的默罕默德。這個已經老邁的先知,挺身而出以真主的名義,宣布伊斯馬因教派為真主教的異端,號召教徒們進行了一場摒除異端的聖戰。

默罕默德的威望在所有信奉真主的姆斯蘭心目中有著不可置疑的地位,所以教徒們很快就雲集響應,狂熱地進行倒伊斯馬因運動。伊斯馬因教派的成員寡不敵眾,終究在那場聖戰之中敗北。

人們都以為所有伊斯馬因教派的教徒們,全都已經死在了那場聖戰之中。隻有少數人才知道,在那場聖戰的最後時刻,伊斯馬因教派之中,曾經出現了一個絕世的人物。他以絕強的個人武力,以一人之力,讓十二名真主教的高級主教回歸了真主的懷抱,甚至打傷了號稱最接近真主的默罕默德。未免真主教的力量過多地受創,以默罕默德為首的主教們聯合做了個決定,讓那人帶著殘餘的伊斯馬因教派成員安然離去,但是伊斯馬因教派必須成為曆史,而且他們必須承諾永遠不再進行恐怖活動。

那個絕世的強者心知這已經是真主教能夠給出的最大的讓步,加上他自身也在與默罕默德的對陣之中受了傷,對這個先知充滿著忌憚。所以,他接受了真主教的要求,帶著殘餘的伊斯馬因教派成員,退到了美索沃達王國西北的大草原的鷹巢山,自稱阿薩辛派,不再入世。而真主教和美索沃達王國的王室也默認將鷹巢山附近千裏之地為這些阿薩辛的領地。不設管理機構。

又過了數百年,大陸發生戰亂,美索沃達王國受到西邊的蘭斯卡索聯盟和東邊的墨奇王國的聯合夾擊,全民皆兵,全力奮戰。北方蠻族趁虛而入,美索沃達王國的兵力捉襟見肘,眼見已經岌岌可危。

正值危難時刻,這些阿薩辛的身影出現在了戰場上,一夜之間,接連刺殺了三十二個蠻族的大小頭目,致使整個蠻族軍隊運作癱瘓,不得不退回烏蘭托德高原,解除了美索沃達王國的滅國之難。不僅如此,擊退蠻族之後,阿薩辛更是雙麵出擊,再度進行了刺殺活動。蘭斯卡索聯盟的主帥受創,高級將領更是傷亡了大半。而墨奇王國雖然情況稍好,可是軍方的高層也損失了不少,兩方軍隊短期之內都無再戰之力,不得不與美索沃達王國議和。

阿薩辛自此揚名天下,而且被美索沃達王國的官方承認其合法地位。他們的首領“山中老人”也正是那個時候,被世人所知。根據阿薩辛每任的首領都自稱“山中老人”的習慣,人們也才順勢猜測,當初那個挽救了伊斯馬因教派的強者,也正是第一任的“山中老人”。真主教雖然對阿薩辛派的地位有所微詞,可是畢竟大勢所趨,他們也無法撼動曆史潮流,隻得默認。而後百年,阿薩辛派依舊固守在鷹巢山,並不出世行走,與真主教也相安無事。真主教便也漸漸地接受了阿薩新派的存在。雖然說不上友好,但是也沒有那麼敵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