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名人養生萬裏同誌的健身之道(4)(2 / 3)

退休後,從未離開講台,前幾年受聘於荊州第三技校,每天步行10多華裏,風雨無阻。後來受聘市“經校”,路程太遠,就像小孩一樣,開始學騎自行車上班。

我把六十歲到八十歲當作人生的第二青春,要把丟失的時間找回來。1994年開始邊教學邊學習寫作,現已寫短篇《笑對生活》七十多篇,寫詩歌《人生音符》近兩百首。1996年以來,已發表文章幾十篇,詩歌幾十首,有的在省征文中獲獎,有的入選,有的入編。我生活充實,心靈坦蕩,決心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把科學知識和社會美德傳授學生,留給後人。

顧振樂的修身之道每年清明,人們來到嘉定方泰鬆鶴公墓,一進大門,便可看到胡厥文的高大墓碑。那墓碑上的字雄渾有力,遒勁飄逸,常使掃墓者駐足觀賞,讚歎不已。而為其題寫碑文的,是上海文史館館員、著名書法篆刻家顧振樂先生。

顧振樂先生現已85歲高齡,上海嘉定人,自幼愛好書畫,尤以篆刻聞名滬上,與方棄疾、單曉天等著名書畫家同為名畫家張石園的入室弟子。我因愛好詩書,時往他家走動,總見他們老夫妻相敬如賓,恩愛如初,且身體健朗,精神矍鑠。一次,在談詩論書之餘,我不禁問顧先生“你們老夫妻倆已80多歲,仍行動自如,耳聰目明。特別是您,還能寫詩作畫,何以如此?”顧先生聞罷,微微一笑,然後又漫不在意地說:“其實也沒有什麼訣竊。就拿我來說:“其實也沒有什麼決竊。就拿我來說,恐怕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我一直比較淡於名利,對於一些名和利的事,不太喜歡像別人一樣去費心追求,斤斤計較,而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所以也就沒有太多的煩惱;第二、在吃方麵不挑食,雖然年老了以吃素為主,但其它東西也吃。”“那麼,寫寫字,畫畫圖,刻刻章,對您是否有好處呢?”“當然有。”顧振樂不容置疑地說:“寫字畫圖雖是一種興趣愛好,但可以陶冶性情,也是運動,量雖不大,但對身心健康有好處。過去每適星期天,經常一個人騎自行車去書畫社或文物商店遊覽一下,偶然也買些東西。這樣一個來回,即能使自己心情愉快,無意當中也是一種運動鍛煉和生活調節,對身體當然有利。現在年紀大了,眼睛不好,圖章不大刻了,隻是寫字和畫圖,有時也寫字詩詞。年老了最怕空虛和無聊,我這樣也是一種寄托,對大腦也是一種訓練。”說完,他還用手指指腦門。

“我生活是很有規律的。一般晚上九點鍾睡覺,早上五點多起床,中午睡一會午覺,一般都在一小時。”顧老說。

聽了他的話,我對他仔細端詳了一會兒,隻見他頭發花白,然氣色極好,毫無衰弱之態。隨後又看了看他那皮膚白晰、時帶微笑而又賢惠溫和的夫人,不禁想起了人們常說的“少年夫妻老來伴”、“白發偕老”這些老話來。

龔延賢養生法龔廷賢字子才,號運林,江西金溪人。明代名醫、養生家,一生訪師治學,研討醫術,著有《種杏仙方》《萬病回春》等書,有醫林狀元譽稱。享年97歲,是當然的壽星。

龔廷賢醫術高明,尤重視養生保健。他倡導的養生法:一是保護元氣;二是呼吸靜功。

一、保護元氣:他認為:“人之一身,有元神,有元氣。神官於內,氣充乎體,少有不保而百病生矣。”還說:“正欲保其元神,常為一身之主,保其元氣,常為一身之輔,而後神固氣完,百邪不能奸,百病無由作矣。”養生的重要一點,就是要除去致病原因。他說:

“夫人之正氣不足,日虛,複縱嗜,日損。致病之因有六焉,即氣,血,精,神,胃氣,七情憂鬱……夫氣乃肺之主,血乃肝髒之主,精乃腎之主,神乃心之主,飲食乃脾胃之主,七情則七神主之。凡事太煩則傷神,喋談朗誦,饑而言多則傷氣,縱欲想思則傷精,久視鬱怒則傷肝,飲食勞倦則傷脾,久行傷筋,久立傷骨,久坐傷肉,此五勞七傷之屬也。”他為此寫了一首養生口訣:“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欲勿勞心。食欲半飽無兼味,酒至三分莫過頻。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以此作為養生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