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教師被喻為春蠶,教師生涯便是吐絲的過程,絲盡命休;教師也被喻為“蠟燭”,成灰淚幹,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教師被喻為靈魂的工程師,辛勤的園丁,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為他人作嫁衣裳,如此等等,在為教師的奉獻謳歌的背後,也透露出對從事這一職業者的些許惋惜。

我國曆來是一個尊師重教的國度,可麵對這樣一種情況,除了從客觀外界分析原因之外,我們是否該從教師內心對職業的體悟去尋求根源?

其實,教師職業是幸福的職業,教師職業幸福的根本就在於教師職業是以生命煥發、激勵生命的活動。教師的職業過程乃是教師生命張揚與拓展的過程,是教師生命的創造與教師人生的自我實現。正是在對職業生命的不斷追求、蛻變、創造、升華的過程中,教師獲得了生命的充實與無盡的幸福。

“教師的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種體驗,是對教育中生存狀態的一種高級的、愉悅的情感體驗。教師的幸福是一種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學理念,是一種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學藝術,是一種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種幸福。教師的幸福寫在學生認真的作業本上,教師的幸福盛在學生滿意的答卷上,教師的幸福堆在家長充滿謝意的臉上。學生的畢業證和入學通知書是教師的幸福,教師節學生送來的溫馨賀卡和溢香鮮花是教師的幸福,滿天下的桃李打來的電話是教師的幸福……學生是教師的幸福源,當學生在難題麵前豁然開朗時,當學生的精神意氣風發時,當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發展時,教師都會有一種愉悅的情感體驗,這就是教師的幸福表征。教師的幸福是教育場景中的一種高級情感體驗,學校是教師幸福的搖籃……”

教師的幸福以高尚的師德為基礎

“一個有教師德性的教師也就意味著他有了教師自由。教師自由意味著,任何一種好的教師職業生活之可能性,都可以供教師選擇,並且有待於教師做出選擇,而決不意味著某種可能性已經被別人為他選擇好了。一個教師隻有在同時擁有外在自由和內在自由的基礎上,他才能自己去追求各種值得追求的好的教師職業生活。”幸福生活的一個最基本條件就是盡可能去實現各種可能生活,放棄一種可能生活就是放棄一種幸福。師德,是教師自由選擇之前提,也成為教師職業人生幸福的基礎。

高尚的師德是激勵教師從敬業走向樂業的動力性因素,能對學生心靈的成長、教育的成功乃至教師的自我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一個師德素養低下的教師,既不能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的道德成長和智能發展,做到敬業履職;也難以創造性地提升自己教育生活的品位,美化自己的職業生活,做到樂業忘我;更無法深刻地實踐對人生意義的領悟、價值情感的體驗、生命境界的拓展和生命過程的潤澤,實現自我價值和創造幸福人生。教師幸福感的獲得,離不開高尚的師德的引導和支撐。

加強師德修養,從根本上講,是為了促進教師職業與人生的結合,讓教師的職業生涯更有價值,擁有充實而有意義的教育人生,增進教師人生的幸福。師德建設的目標不僅僅是引導教師以教育為業,更重要的是為教師個人在教育實踐中的自覺創造、主動開拓提供內在的精神力量,引導教師獲得自我實現的歡樂。如果師德建設僅僅是簡單地給教師職業增加條文規範,無疑隻是為教師職業增設外在的道德樊籬。這不僅不能增進教師的職業幸福,反而隻會加重教師對職業的倦怠感。教師道德修養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幸福能力的提升過程。

二、教師職業的幸福在哪裏

有這樣一個寓言:小貓問媽媽:“媽媽,幸福在哪裏啊?”媽媽說:“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於是,小貓試著咬自己的尾巴。過了幾天,小貓又問:“媽媽,為什麼我抓不住幸福呢?”媽媽笑著說:“孩子,隻要你往前走,幸福就會一直跟著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