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動物界真奇妙(3)(3 / 3)

盲魚原生活在地表,漫長的地質變化,使它飽經滄桑,最後移居地下洞穴水域中。它的存在,對研究地質變遷的曆史,探尋和評估地水的源泉和儲量,研究魚類進化的曆史和規律等等,能起到活化石、指示物的特殊作用。因此,我們應珍惜和愛護這一不可多得的特殊魚種。

動物的鼻子

和人類一樣,動物的鼻子,是空氣進出的大門,同時管聞香臭。不過,你可別以為它們必定長在眼睛之下,嘴巴之上。不同種類動物的鼻子,千奇百怪,各不相同。

蜘蛛的鼻孔長在肚皮前。它的肺像十幾頁書,叫“書肺”。一對鼻孔也就叫“書肺孔”。它肚皮的後方還有兩對小鼻孔,裏麵是簡單的氣管,用來幫助書肺呼吸。

昆蟲的鼻子,長在胸節和腹節的左右兩側。它們沒有肺,直接用氣管呼吸。你抓隻蜻蜓瞧瞧,它的大鼻子就在胳肢窩下,鼻孔還有氣門,可以自由開合。蝗蟲的鼻孔真多,長在胸節腹節上,共有10對。

海參的鼻子和肛門合用一個孔洞,因為它的肺隻是一束小小的氣管,就長在腸子末端的腸壁裏。那段腸子很寬闊。肛門把海水吸進來,供氣管吸收海水裏的氧氣;然後把氣管排出的二氧化碳,連同腸子裏的屎尿,一塊兒排出體外。

魚兒有一對針眼兒大的小鼻孔,跟我們人一樣,長在嘴巴上邊,但它幾乎是用來擺樣子的。那對鼻孔隻能用來辨一點點氣味。它們真正的呼吸是靠嘴巴,水從嘴巴喝進來,再從鰓裏壓出去,供鰓裏的血管進行氣體交換。

青蛙有一對真格的小鼻孔,可惜它的肺構造太簡單,鼻孔隻是兩個紅色的小泡泡,不能充分滿足身體對氧氣的需求,還得用皮膚一起呼吸。蛙皮上有無數小氣孔,假如每個氣孔都算做一個鼻孔的話,蛙的鼻孔就無法計數了。冬眠蛙全靠這些氣孔維持生命。到了夏天,大部分氧氣也得由它供給。蛙的皮膚一幹燥,氣孔就要“罷工”。所以蛙老愛呆在水邊。而且皮膚內還不斷分泌出一些粘液來潤澤著身體。

動物中最有用的鼻子,莫過象的鼻子了。它除了用來呼吸,聞氣味,還可以當手幹活,當水泵抽水,甚至當武器,狠狠打擊來犯的侵略者。因此誰也不敢惹惱它。

海牛的鼻子是呼吸器。由於海牛的鼻子有“蓋子”蓋著,可潛入深水。水獺的鼻子在水中也能自動關閉。

狗的鼻子是探測器。狗鼻比人類鼻子靈敏一百萬倍,能分辨約二萬種不同的氣味。水牛的鼻子是散熱器,牛鼻上集中了好多的汗腺,借以散熱調溫。

蝙蝠的鼻子是超聲波發射器。它在飛行時,能利用鼻子把喉頭部位產生的兩萬赫茲以上的聲波發射出去,聲波遇到物體時反向回來被耳朵接收,藉以指揮飛行。

海燕、鸌、信天翁的鼻子是海水淡化器。它們的喙基部有膨大的鼻腺,中間有一條管子,再向四周輻射出幾千根纖細的管,把體內多餘的鹽分離析出來,這樣鹹水就變成了淡水。

南象海豹的鼻子是求愛器官。這種海豹長大後,鼻子膨脹形成一個直徑四、五十厘米的園球。園球鼻是個“共鳴裝置”,當它發出巨大吼鳴聲,可召來十裏內茫茫冰海上的雌海豹。

動物的舌頭

舌頭,對人類來說乃是一個味覺器官,但對動物來說,它還有許多其他的特殊功能。

蛇在地上遊動時,總是昂起頭,把分叉的舌頭從嘴裏不停地伸出縮進,這是用舌頭在探察周圍的情況。因為蛇的舌頭能接受空氣中的化學分子,並能正確地判斷出近旁是什麼物體。

青蛙的舌頭,其舌根長在口邊的下頜上,舌尖分叉伸向喉部;舌頭上還分泌粘液;當小蟲從它的頭部飛過時,青蛙即刻把舌頭翻出來,把小蟲粘住蠶食掉,這是青蛙捕食的絕招。

啄木鳥的舌頭又長又細,上麵生著倒刺,它用鑿子似的喙鑿開樹幹上的蛀孔,而後把舌頭伸進去,將蛀蟲一隻隻鉤出來,即使躲在樹幹深處的蛀蟲也休想漏網。

老虎等食肉動物的舌頭上長有許多肉刺,當它吞食獵物時,其舌頭能把獵物骨頭上的碎肉一絲不留地舔幹淨。

蝸牛的舌頭上生著無數細小的牙齒,多的竟達一萬餘隻。蝸牛危害植物幼苗時,隻要把舌頭在嫩葉上一刮,就把嫩葉刮進嘴裏,這樣常常把農作物的幼苗給害死了。

蜜蜂的舌頭生在口器管狀的吻中間。采集花粉時,它隻要將那長而纖細的舌頭,伸進花筒,一伸一縮,花粉就通過吻部,進入體內去了。

狗貓躺在太陽光下,用舌頭舐著身上的毛,人們常說貓狗的此種舉動,是為自己清除身上的齷齪。其實不是。科學家經研究發現,動物毛皮裏含有膽固醇和麥角醇,經過陽光裏紫外線的照射,會產生維生素D。原來貓狗用舌頭舐身上的毛,是在給自己補充維生素D。

變色龍的舌頭比身體還長,平時藏在嘴裏,見到飛蟲,能突然彈出去粘住蟲子。

企鵝的舌頭上長有牙齒,能咬住滑溜溜的魚蝦。

長頸鹿的舌頭約六十厘米長,能把樹上的嫩枝嫩葉卷住,吃起來很方便。

蛇的舌尖為何分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