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嘴獸是位遊泳能手,它的四隻腳如同劃船的漿,在水中遊來遊去非常靈活。它的嘴巴又平又扁,極像鴨子的嘴巴,捕捉食物快捷而且準確,所以鴨嘴獸從來不必為吃喝發愁。
剛剛出生的小鴨嘴獸吃些什麼呢?小鴨嘴獸是喝奶汁的。但是鴨嘴獸媽媽沒有奶頭,孩子不能吮吸奶水。它們有自己獨特的喂奶方式:雌性鴨嘴獸將奶汁擠在肚皮上,肚皮上有一個小小的凹坑,孩子們就從小凹坑中舔喝媽媽的奶汁。
澳洲的珍奇動物
澳大利亞地處大洋洲,又稱澳洲,是地球上七大洲中最小的一個洲,又是最晚才被發現的大陸,被稱為“南方大陸”。
澳洲的風景,旖旎壯麗。聚山川之靈秀,窮造物之奇妙。有層層疊疊的高山峻嶺,有遮天蔽日的原始叢林;澳洲的氣候是四季如春,常年陽光普照,天氣清朗,惠風和暢。澳洲物產資源豐富,地廣物博人稀。它是個獨島,遠離其他大陸,有偏於一隅的特點,有許許多多獨特的野生動物和植物。有的動物如野牛、野豬、野狗、野兔、野駱駝等等,雖然別的大陸也有,但沒有此地那樣多得成災。現據筆者所見所聞,簡介幾種澳洲珍奇動物。
考拉
考拉(KOALA)源於土著語“不喝水”之意。考拉又叫樹袋熊,是澳洲特有的一種動物。它的平均體重為9公斤,最大的身長達60厘米,抗擊力強,從9米高的樹上摔下來也不致死傷。渾身灰白色的毛,尾短似無,圓圓的兩耳微翹而垂,兩眼晶亮,鼻梁猶如黑色的小鴨嘴垂貼至上嘴唇,嘴有些像兔,前腿較長,似手靈活,後腿精短,可坐起來手裏玩物。它愛吃桉樹葉,不僅以桉樹葉裹腹,還借此生律止渴。考拉以樹為家,終日呆在桉樹上吃喝玩樂。恰好澳洲大陸的綠色覆蓋中有三分之二屬桉樹林,有550多種,其中約40多種的桉樹葉可作樹袋熊的天然食物。
考拉看起來很憨很可愛。
它像我國的熊貓,性情溫和,安靜善良,特別惹兒童們的喜歡。
袋貓
袋貓和袋鼠一樣,屬於澳洲特有的有袋動物。由於它的形狀大小與貓相似,雌貓的胸腹長著一個育兒袋,因此而得名。袋貓的嘴巴很尖,耳朵狹長,毛呈赤褐色,有白色的斑。育兒袋內長著3對乳頭,可同時喂哺6隻小袋貓。袋貓的骨骼有彈性,可伸縮,能通過比它身體小得多的洞穴。它會匍匐前進,速度很快,感覺極為敏銳,一有風吹草動,它就停步靜觀,直至太平無事,才再行動。袋貓又叫袋鼬,其習性很像黃鼠狼。它白天躲在林中樹洞裏,晚上出來覓食。以鼠類和昆蟲為食,有時也吃鳥類和家禽。吃時先將其咬死喝血,然後吃肉。袋貓的皮毛十分珍貴,澳大利亞政府已頒布法令。把袋貓列為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嚴禁捕獵。
食蟻蝟
食蟻蝟的形狀很像刺蝟,身上長滿尖刺,又以螞蟻為食,故名。食蟻蝟是鴨嘴獸的近親,它能生蛋並能孵化,又能給孵化出來的幼兒哺乳,具有鳥類和哺乳類動物的共同特征。
食蟻蝟身長約30厘米,頭有濃毛,尾巴短小。四肢強壯有力,趾尖有利爪,善挖洞穴。當它發現敵人時,它會迅速就地挖洞,將頭腹埋進土裏,讓背上的尖刺露在外麵抵禦敵人。它的嘴長而細,像一根管子,管端有兩個小孔。舌頭不但細長,而且還會收縮,舌上分泌的粘液帶有香味。它把嘴管伸進蟻穴,以粘液引誘螞蟻。螞蟻貪吃粘液時,不知不覺投進食蟻蝟的口腹,充當其美食了。
鳥的祖先——始祖鳥
如果有人告訴你,鳥和蛇有個共同的祖先,你肯定不信。然而古生物學家說,千真萬確,證人就是“始祖鳥”。
始祖鳥的化石,1861年發現於德國巴伐利亞的石灰岩中。這種鳥,生活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大地上,大小像鴿子。古生物學家仔細為它整容,恢複了本來麵目。人們一瞧都大為驚奇:這叫什麼鳥啊!
“有人說這不是鳥。它嘴裏有牙齒,翅膀上有爪子,後腿粗壯,尾羽長在一條長尾巴上……分明是爬行動物,像是恐龍。
有人說這是鳥。它有羽毛,腳上四個爪子,三個朝前一個朝後。它是恒溫動物,胸肌發達,能一飛衝天……從始祖鳥的長相,古生物學家認定它原本是爬行類。它的羽毛,是由皮膚上的鱗片演化而來。它和恐龍、晰蜴、蛇、鱷魚等動物,有著一個共同的祖先。在距今一億八千萬年前,地球上生活著一種最早的爬行動物——槽齒龍。槽齒龍的個兒有一米多長,背上兩行骨板。它的牙齒長在上顎下顎的牙槽裏。後來的爬行類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