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2)(2 / 3)

蜜蜂采百花釀甜蜜是人所共知的,人們也常用“像蜜一樣甜”來形容幸福的生活,但蜂蜜為什麼這麼甜?它是怎樣釀造的?又有哪些用途呢?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種可以供人類食用的糖,其中果糖最甜,其次是蔗糖、麥芽糖等。人們平常吃的白糖、冰糖和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而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這就使蜂蜜的甜度大大超過了一般的糖。據實驗分析,在成熟的蜂蜜中含有幾十種物質,除了占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糖分外,還含有各種維生素、酶、有機酸、礦物質、少量蛋白質和芳香物等。所以蜂蜜不但營養豐富沁甜可口,而且芳香宜人,為人門所特別喜愛。

蜂蜜是蜜蜂的主要食物,它是采集植物的花蜜而得。花蜜並不就是蜂蜜,因為兩者的組成成分不論在數量上或者質量上都有很大差異。花蜜必須經過加工釀造以後才能轉變成蜂蜜。蜂蜜的加工釀造實際上是一係列複雜的物理和化學變化的過程,它遠比由麥粒變成麵包、由穀粒變成米飯要複雜艱巨得多。蜜蜂采花釀蜜大致可分為采集花蜜、釀造蜂蜜和貯存三個階段。

蜜蜂的采蜜是從找尋蜜源開始的,在大量出動以前,總是先由少數“偵察兵”出去偵察、尋找。“偵察兵”是由十分有經驗的外勤蜂自願充當的,它們憑借極其敏銳的視覺和嗅覺,四處偵尋,一旦發現了開花蜜源,就降臨花中,找到蜜腺,然後用管狀口器,把花蜜吸進蜜囊。吸飽了蜜後,就立即返航。回到巢裏,它先把帶回的花蜜一點一點地分給周圍的夥伴,讓它們品嚐並熟悉新花蜜的甜香味,同時,還振動翅膀、擺動身體,在巢脾上翩翩跳起“圓圈舞”或“8字形搖擺舞”。用特殊的“舞蹈語言”告訴同伴們新蜜源的方向和距離,得到信息的外勤蜂就大量地飛向新蜜源地,開始忙碌地采集。一隻蜂的蜜囊大約可盛20-40毫克花蜜,它一次必須采集幾朵、幾十朵甚至幾百朵花才能裝滿蜜囊。當滿載而歸的采集蜂回巢時,一進門就像接力賽跑中傳遞接力棒似地把蜜囊中的花蜜口對口地吐交給內勤蜂,或者暫時吐卸在空巢房內,然後又急忙地出去進行第二次采集……。

擔任釀蜜任務的一部分內勤蜂把自己的蜜囊和口器變成一個”加工車間”,它們把花蜜不斷地吸進又吐出。從外表上看,每個釀蜜蜂都在機械地重複一吸一吐的動作,實際上它們每次吸入和吐出的花蜜在質和量上都在發生變化:蜜蜂把唾液腺分泌的轉化酶注入花蜜,在轉化酶的作用下,花蜜不斷地被分解成果糖和葡萄糖,消化道也吸收一部分花蜜中的水分;另一部分內勤蜂按一定的隊形排列在巢內外的通道上,同向振翅扇風,發出嗡嗡的響聲,讓空氣流迅速通過蜂巢以帶走花蜜中的大量水分,使它濃縮。就這樣,采集蜂穿梭似的來回奔忙,釀蜜蜂晝夜不息地釀製,扇風大軍強有力地協同配合,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勞動景象,實在令人讚歎!

當花蜜中的蔗糖和麥芽糖基本上轉化成果糖和葡萄糖、水分含量降低到百分之二十以下時,蜂蜜就釀造成熟了。外勤蜂一次采集所得的蜂蜜,要經三至五天夜以繼日的集體奮戰,才能釀得20毫克左右蜂蜜。釀造1公斤蜂蜜需要采集蜂進行三、四萬次飛行,采訪上百萬朵花,可見小小的蜜蜂要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代價啊!

釀造好的蜂蜜,多餘的部分蜜蜂用蠟把它封存在巢房裏,這種蜜可以長期保存,經久不壞,這一個個小小的封蓋巢房組成“蜜蜂王國”的“備荒糧倉”,在萬不得已時才能動用。通常一個強大的蜂群一年可生產100-200斤蜂蜜。

早在二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知道蜂蜜不僅是一種美味食品,而且還是很有效的藥物。《神農本草》說它“主治心腹邪氣、安五髒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病解渴、除眾病、和百藥”。

作為食品,蜂蜜幾乎含有人類生活所必需的一切營養物質,特別是被稱為生命活動的能源——糖,在蜂蜜裏不僅含量多,而且因為都是單糖,可以直接被腸壁所吸收。蜂蜜的產熱量比奶油、魚子、大米都高,因此它特別適宜於幼兒、老年人和消化機能不良的人食用。長期食用蜂蜜能顯著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有人作過統計,在超百歲的老人中,山區養蜂人占百分之八十左右,所以蜂蜜被當作“延年益壽”的良藥。

蜂蜜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外敷可治療皮膚創傷、潰瘍、燙傷等炎症。

內服蜂蜜,能治療胃腸輕度潰瘍和神經衰弱等。作為輔助劑,它可以改善高血壓、肝髒病、腎髒病等病人的狀況;尤其對於手術後恢複期的病人有顯著療效。在臨睡前服一小杯蜜水,有祛勞安神催眠之功效。

蜂蜜可以用作加工製作蜜餞、蜜棗等食品,用蜂蜜作輔料做的麵包、糕點不但味甜適口,而且能長期保持鬆軟。蜂蜜還可釀酒、做醋以及與香脂配製成各種滋潤皮膚的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