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士庶義學(2 / 2)

徐庶這個名字在我心中卻是引燃了一顆炸彈,這位在史實上兩度大敗曹操的名軍師雖然現在籍籍無名,但假以時日必定會大放異彩,絕對是個不可多得的賢才。

徐庶自然明白我詩中的求賢若渴,而我也明白徐庶所言,因白丁之身而報國無門,是以毛遂自薦。其實在史實上徐庶也不是一個甘於寂寞的人,否則他也不會當道放歌引劉備下馬詢問了。

我對著徐庶讚道:“兄台好一句收尾,道出多少文人心聲,天下間伯牙甚多而子期寥寥也。”

不等徐庶接話,眾文人倒是微微頷首,大表讚同。大哥諸葛瑾環視了周圍眾文人,立刻不失時機地接過我的話,朗聲道:“吾弟所言甚以,然諸葛家敢堪比子期,聞弦而知雅意,容眾伯牙於廟堂之上。”大哥乃是諸葛家嫡脈長子,說出的話自是比我有分量的多,一時間,天寶樓三層竟是沸沸揚揚,響起了無數稱讚諸葛家強盛,大哥英明我聰睿的讚揚之辭。

在外人眼裏,方才的狀況竟是我兩兄弟一唱一和,為大家開了一條通過諸葛家出仕朝廷的康莊大道。那些青州年輕名士們來參加詩林大會絕大多數為的就是得到這麼一個機會,一旦被諸葛家看上,便足以鯉魚跳龍門,一躍少說也能當個二百石的官員。有此等機會,怎能不牢牢抓在手裏?

相對於眾人的吵鬧,兩個人的沉默則尤顯得鶴立雞群。一個是早就有了晉身門路的王修,再有就是剛才一語激起千層浪的徐庶。

我注意到徐庶嘴角掛著一絲冷笑,悄悄地退在一旁,仿佛局外人般的看著眾人爭先恐後的自表才華。我趁著大哥忙於應付眾人的奉承諂媚時,走到了徐庶邊上,問道:“敢問徐大哥為何不去討論呢?”

徐庶冷笑道:“庶接詩不過為了讓一首好詩橫空出世,不忍其美好的意境被庸俗之輩收尾,便接下了第七句。豈知庸俗之輩終究是庸俗之輩呀。”

徐庶之狂並不過分,因為我知道他有狂的資本。我又問道:“難道方才徐大哥所言不是你的心聲嗎?”

徐庶慚愧的一笑,搖首道:“說來慚愧,庶雖略有薄才,期望能與諸葛家攜手共創一番事業,但畢竟年紀尚幼,才學不足以當大任。現在仍是庶遊學之時,若說為國效力,時日尚早已。”

我點點頭,很有同感的道:“然也,很多人二十不到便想求個功名的,徐大哥既是遊學天下,要在泰山待幾天呀?”

徐庶想了想道:“庶本是想參加了詩林大會便想離開的,今日見二公子和公子這位書童頗有靈性,想結交一二,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借此讓徐某更懂得變通吧。”

我暗暗稱讚,好個徐庶,連流須拍馬都與眾不同,決不隨著大流去迎合大哥,在不經意間變將受眾人冷落的我捧得飄飄然,相比之下,從我這裏得到的好感可要比去拍大哥馬匹劃算的多。我兩世加起來也活了二十三歲了,見過的拍馬之術還是當屬徐庶最高。

不過徐庶舍大哥而與我相交著實令我高興,當下邀他到諸葛家小住數年,彼此交換心得,以為共勉。正遂了徐庶的心願,徐庶自然一口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