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戰鬥篇—轉戰南島宿務省(2 / 2)

從一九四三年下半年後,由於戰爭影響和馬尼拉“華委”的聯係很困難,區委派王誌皆同誌上去請示,一直也沒有消息。我們便根據戰爭形勢的變化,因勢利導,確定我們的工作方針,集中抓緊地下抗日反奸工作,聯係群眾,教育群眾起來反對日本法西斯。同時,編輯出版地下簡報,傳播戰爭消息,喚起群眾鬥誌堅持地下鬥爭。經過了近兩年的工作,群眾地下組織有了進一步發展,並開始開展山區的工作。

保護華僑生命財產安全

一九四四年,整個反法西斯戰場,進入轉折時期。歐洲戰場上,蘇聯在斯大林指揮下開始進入全麵反攻階段,聯軍也在西歐登陸,希特勒法西斯軍隊受到兩麵夾攻。太平洋戰場上,以美軍為首的聯軍,也進入反攻。日本法西斯,由於戰線太長、兵力不足,已開始節節敗退。

到一九四四年九月,美軍從禮智省登陸,同時轟炸宿務市,各地美菲軍,也在聯軍支持下對敵占區的日軍進行襲擊,戰爭的硝煙又籠罩著整個菲島。在美軍轟炸宿務時,不少人家房屋被炸塌,許多人被壓在瓦礫中,我們立即冒著硝煙戰火組織救護和安置。

在美軍的反攻下,宿務被轟炸,敵人加緊了戒嚴。在這樣情況下,我們區委立即分析形勢,認為市區已不能久留,決定號召華僑撤離市區,到郊外和安全地帶去,以防止日本法西斯失敗前垂死掙紮,對人民進行大屠殺。我們區委在號召群眾撤離的同時也撤到效外一位同誌的家裏。很快,市區華僑大部分離開了市區。

為了進一步打擊敵人,爭取和美菲軍聯合作戰,我們區委決定撤往山區,大約離市區五、六十公裏一個叫“阿敖”的社鎮。一部分同誌則留在郊區,做聯絡工作和偵察敵人的行動。我們區委和一部分有家屬的同誌,將近三十人,租用一條木帆船,從水路向南走。船上有肖奕朗同誌的爸爸六十多歲,有龔淑美的老媽媽帶一個八歲的孫女和抱在懷裏的嬰兒。

我們從郊區海邊出發,船航行到半路,天就黑下來了。日本人管不到了,有的同誌就唱起抗日歌曲來。到晚上八、九點鍾時,沒想到海上突然刮起一陣狂風,掌舵的人打瞌睡,沒有按風勢轉舵,船帆被風二刮,整隻船被打翻,船底朝天。幸好沒有再刮風,我和會遊水的同誌立即打救落水人員,幫助大家沿著船邊爬上船底背上。我點名清查人數,發現龔淑美的老媽媽和她帶的小女孩不見了,龔淑美姐妹哭出來了。黃振勳同誌馬上再下到水裏摸來摸去,剛好老媽媽沉下去踩到帆布又浮上來,被老黃抓到頭發,馬上把她抓起來,地帶的孫女也沒有放手一起撈上來,人都齊了,一陣緊張局勢才暫時安定下來。

大家坐在船底背部上,任由海水漂浮,沒有別的辦法,隻有合力喊“打芒”(當地話叫救命)。船隨海水漲潮,漸漸靠近岸邊,退潮時,又遠離海岸。在靠近海岸時,幸得當地漁民聽到我們喊救命的聲音,馬上用獨木舟過來救我們上岸。接著,我們就改乘車前往阿敖。

重組群眾抗日鬥爭

到阿敖把人員安頓好後,區委立即研究如何開展工作。提出,一、公開建立抗日反奸大同盟組織,並在群眾中進行宣傳活動二、開展群眾抗日活動,廣泛聯係當地和周圍的華僑群眾,並和宿務郊區保持聯係三、派人和美菲軍聯係,爭取參加打擊日本法西斯的武裝鬥爭。四、開展經濟工作,解決經費和生活問題五、繼續出版地下通訊,傳播戰爭消息。決定後,公開的群眾活動和聯係美菲軍由許振文同誌負責,宣傳由黃振勳同誌負責,我除負責全麵工作外還多做一些經濟工作。

區委會議後,當地的群眾抗日工作開始活躍起來,也派人和美菲軍聯係,沒有取得成果,加上我們在當地沒有群眾基礎,要搞武裝不大可能。隻有繼續宣傳抗日反奸,開展群眾工作,組織起新的讀報小組,繼續擴大抗日活動和影響。

開展經濟工作上,我和許歲、楊錫川同誌研究,由許歲提出,利用草木灰提出堿,然後做肥皂。這也是當地洗衣服最缺乏的一項,做出來肯定有銷路。就這樣,由許歲和錫川兩個同誌試做,結果做出了成果,取得一些經濟收入,解決了日常開支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