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篇—轉戰南島宿務省堅持地下抗日反奸鬥爭
在馬尼拉市,我們開展了將近一年的地下秘密工作,群眾組織日益壯大,己處在和敵人短兵相接的階段,也引起了敵人的注意。在中呂宋,日偽軍開始對菲人民抗日軍和華僑遊擊隊進行圍剿在馬尼拉市,對抗日地下組織也嚴加注意,妄圖伺機破壞地下抗日組織。
一九四三年一月,我們的隊伍中出了叛徒。一月十五日,叛徒帶領日寇接連逮捕了我們幾位同誌,一個剛建立的秘密據點也遭到破壞。即“一·一五”事件發生了。上級黨委立即決定,凡是叛徒認識的幹部迅速離開。我和部分同誌即奉命撤離馬尼拉。
到菲南島宿務省工作當時“華委”決定,為加強在菲南島地區的地下抗日反奸鬥爭,在南島成立南局委員會,領導各島嶼黨的工作。我和鄭清貽都參加南局委員會,吳錦南同誌任書記。目的是加強南島地區黨的工作,進一步開展抗日反奸地下鬥爭。
當時宿務市區還處於戰爭狀態,市區主要中心街道都被燒毀,華僑、華人主要都集中在市區北麵幾條街道,有的已遷往郊區。
我們一到宿務,先建立起黨的區委,早先派在宿務工作的張羅綱同誌任書記,我是組織委員,還有當地的一位陳竹林同誌為宣傳委員,成立了黨的領導核心。
在宿務建立區委後,即著手整頓黨的地下組織。宿務市原來的黨員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青年學生出身,我們即抓緊在基層建立黨的青年、婦女支部。同時,冒著被殺頭的危險,在各主要社區建立了多個“學習組”,組織進步青年、婦女學習《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論持久戰》等書籍,鼓勵大家在殘酷的地下抗日鬥爭中,經得起鬥爭的考驗,做好持久對敵鬥爭的準備,樹立反法西斯正義戰爭必勝的信念。在各個主要群眾居聚點,組織了地下報刊“讀報小組”,通過偽裝方式,秘密地傳閱《華僑導報》,傳播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新進展,華僑抗日遊擊支隊在中呂宋英勇殺敵、捷報頻傳的信息,激勵大家的抗日鬥誌,也揭露日冠法西斯血腥統治的罪行,使大家認識到隻有團結抗日才有生存之路。同時,發展了地下“抗日反奸大同盟”小組,著重培養抗日青年骨幹,經嚴格審查和考驗,輸送回國參加國內抗日戰爭和菲華支抗日武裝隊伍。
過後,許歲同誌也被調到宿務市來。許歲同誌在“一·一五”事件時被日本人逮捕,受盡敵人殘酷的刑罰,他立場堅定毫不屈服,不管敵人采取何種殘酷的刑具,他隻有一句話“不知道”,敵人毫無辦法,拿不到什麼口供,就采取放長線釣大魚的做法,把當時被捕的幾位同誌統統給放了。為了避開敵人的監視,組織上巧妙地把他轉到宿務來,改名為洪源。他到宿務時,滿身浮腫,傷痕累累,但他非常堅強,從不叫苦。
由於當時經費很困難,我們即安排他搞經濟工作。他二話不說就投入到工作中,和一位叫阿綿的群眾合作。許歲有做糕餅的技術,就在市區裏一間房子,開餅幹廠,沒有麵粉就用地瓜粉代替,試做後,很成功。在物質條件十分貧乏時,做出來的餅幹也很受歡迎。許多小商販都來訂貨,挑到菜市場去賣。這樣既解決了地下工作的經濟來源,又掩護了同誌和機構。工作中,我們還動員發展了許多當地商販成為我們抗日同誌,餅幹廠也成為抗日反奷地下據點。
經過幾個月的工作,張羅綱和陳竹林,相繼調回馬尼拉工作,我接任區高官。接著是老同誌許振文同誌從外地調來宿務,參加區委委員。不久,黃振勳同誌和施韻琴同誌也從怡朗調到宿務工作。黃參加區委,形成了我、許振文、黃振勳為區委的領導核心。
宿務地區的特點
宿務是一個省,從地理上講,處在菲的中心島嶼。南麵有菲第二大島馬蘭佬(包括納卯省、區遝描督省和阿寓產省)東麵有三描和、禮智省西麵有東黑人省和西黑人省和怡朗島北麵有描示描地和呂宋島。宿務是菲南島的中心島嶼,也是到南部諸島的交通必經之地,許多省份都要來宿務進貨,所以商業經濟較為發達。特別是華僑商人也較富有,所以菲律賓華僑中有句名言叫“要富就要到宿務”。宿務也就成了華僑商業城市。
但是,在戰爭到來之時,宿務市在日本法西斯的轟炸下,主要街道都被燒毀,損失慘重。華僑有的全家被炸死,有的逃往其他各島嶼。留在市區住的華僑僅幾千人而已。
日寇占領宿務後,一部分上層人物,尤其是原國民黨的頭頭,投靠日本法西斯當漢奸。左派團體僅有二個小型的社團組織,叫xxx社,力量很薄弱。日本占領後,這個社團幾乎散夥。我們到那裏,一切都重新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