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而言,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遵循全人教育的理念,力於使學生在體力、智力、情感、精神、職業、社會等各方麵得到成長和發展。為此,學生事務部門主要有如下幾項工作重點:第一,在學生的校園生活方麵,為實現全人教育的理念,大力支持學生參與文化藝術項目、娛樂休閑活動,以及增加實習實踐的體驗,努力營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
第二,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方麵,學生事務部門提供一係列教育項目,包括壓力管理技能、營養與健康等等,學生可通過個人或集體的谘詢方式進行學習,從而在麵對問題時做出正確的選擇。此外,還會盡最大努力提供運動場地與器械,鼓勵學生鍛煉身體,加入到團隊運動、校內活動中去,達到身心健康的目標。
第三,在培養多元文化素養方麵,為使學生成為北卡州、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合格公民和領袖人才,學生事務部門為學生提供與不同語言、不同文化接觸的機會,營造多元文化的校園環境,通過國外遊學項目以及其他的多元文化項目,激發、提高學生的交流興趣和跨文化的溝通能力。
第四,在培養領導力和服務意識方麵,主要通過學生社團以及各類服務項目來實現。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擁有600多個學生社團,學生們通過加入到社團活動之中,提高自身的領導能力以及服務意識。
通過服務倡導來造就具有同情心、包容心以及出色才華的學生領袖是北卡大學教育經驗的核心觀念。
(二)學生事務管理的組織架構
與我國高校的組織結構不同,美國大學多數不在院係層麵設立主管學生事務的職能部門,而是在學校層麵上統一設立學生事務處,下設若幹辦公室,每個辦公室均設有一名負責人和若幹工作人員,管理除教學之外的絕大部分學生事務,這些辦公室直接麵對學生,所做的工作更多的是執行與提供支持。
大多數情況下,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都由一個副校長專門負責,下轄學生事務主任或若幹分管各類工作的副校長助理,他們直接向主管副校長彙報工作。但是,情況也有例外。比如說,著名的哈佛大學就沒有學校層麵的學生事務處,也沒有對應的副校長,而在院係層麵上,如哈佛教育學院和醫學院都設了相應的學生事務部門;再比如普林斯頓大學,既有學校層麵負責校園生活的部門和副主席,又有在院係層麵的學生事務部門。這主要是由一些曆史遺留下的因素造成的,因為許多早期建立的精英式的私立大學通常規模較小,既有宗教色彩,又有教授治校的傳統,而很多公立高校則是在贈地運動後建立起來的,由於學生人數突增,才誕生了專門的學生事務工作者。
盡管設置多樣,但大多數的學校還是統一在學校層麵設有一個學生事務處,負責大部分學生事務,公立學校尤其如此。以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為例,學生事務由一名副校長主管,配有協助其工作的副校長協理(Assistant to the Vice Chancellor)、助理副校長(Assistant Vice Chancellor)和發展與外聯部主任(Director of Development and External Relations)各一名,此外還設有若幹助理副校長具體分管學生事務工作。副校長與各位助理副校長一起組成學校層麵的學生事務執行委員會,共同決策並管理全校的學生事務。
在此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從廣義學生事務的角度而言,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所示的學生事務管理組織結構隻涵蓋了學生事務處下設的領域,並未涵蓋所有學生事務工作。目前,隨著許多具體的學生事務更加專業化、體係化,美國許多高校已經專設招生注冊辦公室、經濟資助事務辦公室,此外還有一直以來相對獨立的學術服務辦公室,雖未從屬於學生工作部門,但仍然屬於廣義的學生事務範疇。
(三)學生事務主要工作內容
當今美國高校學生事務工作所涵蓋的領域非常廣泛,幾乎囊括了教學之外的所有事項,例如,住宿生活、畢業生服務、招生、新生入學適應、經濟資助、心理谘詢、領導力發展、學生活動、學生會聯盟、就業指導、紀律及仲裁事務、校友聯係及發展、殘疾學生服務、發展性學習服務以及各種辯護與支持項目(如針對有色學生、同性戀、雙性戀、變性學生、服役軍人、婦女、國際學生、成人學生等特定對象的特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