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讓孩子不斷嚐試接觸新鮮事物(2 / 2)

亞當斯認識一些曆史老師,這可能是與這門課最接近的地方。其他的,亞當斯真的沒有更多的了解。

亞當斯來到哈佛,找到了學院的院長,進行了非常官方的談話。在這些談話結束後,亞當斯不解地問院長,為什麼選擇他當曆史係教授,他並不認為自己可以勝任這樣的職位。因為他沒有對中世紀的曆史做過任何研究,也沒有更多這方麵的知識。

對於亞當斯的提問,院長並沒有感到驚訝,他反問亞當斯,是否可以推薦一個比他更適合的人選,隻要亞當斯可以說出來,就一定讓他來教授這門課程。

亞當斯在大腦中想了一圈,並沒有找到其他人選。院長已經表示了自己的觀點,亞當斯也無須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結,這樣沒有任何意義。

就這樣,亞當斯的人生發生了改變。他將自己再次拆分開來,讓自己可以從事教育工作。雖然這項工作並不是亞當斯喜歡的工作,但是,所有的人都要求亞當斯接受這個工作。

亞當斯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也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會對未來造成怎樣的影響。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也是不可預料的。亞當斯已經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必須為自己的未來做出抉擇。

但是,在亞當斯看來,在所有的道路中,並沒有一條是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的。無論選擇哪一條,都不會出現更好的結果,不可能讓他在華盛頓取得更大的成就。

亞當斯想,或許自己應該嚐試做一些新的事情。盡管自己並不知道這樣的選擇是否有利於自己的發展。

亞當斯違背自己的意願來到哈佛,也希望在這裏獲得知識。哈佛對他的認可,也讓亞當斯對自己的行為更加自信。不僅是哈佛,就連《北美評論》也曾經將自己的版麵任由亞當斯處置。

《北美評論》並不是一般的期刊,它在美國的影響力超過所有期刊,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見這本期刊的重要性,從中也可以看出亞當斯的價值。盡管沒有支付給亞當斯任何金錢,但是,這也足以讓亞當斯感到自豪。

哈佛學院與《北美評論》不同的是,它們會支付給亞當斯應得的工資,並且金額也讓亞當斯感到十分滿意。同時,在社會中,哈佛享有比政府更重要的社會地位,能得到所有人的尊敬和敬仰。

對於知識方麵,亞當斯並不知道自己可以再獲取多少。但是,亞當斯知道,一定會比在政府部門工作收獲更多的知識。

可是,這時新的疑問又出現了,既然亞當斯具有這樣的能力,連哈佛都願意出薪水聘用亞當斯,為什麼政府部門卻不需要不要任何報酬的亞當斯呢?

亞當斯自己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所以,他隻能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哈佛已經肯定了亞當斯的價值,並願意為亞當斯的價值付出相應的金錢補償,亞當斯也無須再糾結於政府。

事實上,華盛頓並不是非常美好的地方,那裏充滿了醜陋與血腥,沒有任何人可以在那裏很好地生存。

這從一方麵表現出了美國人的凶殘,另一方麵也暴露了美國人的無知和庸俗。這就像是一個在研究人類學的學生,他本來希望讓自己研究人類的發展及文明。可是,當學生真正開始的時候,卻讓他感到難受和無望。

因為,人類的無知和醜陋已經讓他失去了研究的動力和勇氣,他也不願意再繼續研究下去。他已經對一切產生了厭惡情緒,根本不可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尋找到快樂。

“亨利·亞當斯的教育啟示”

在熟悉的環境中,孩子很容易有一種安全感,但是在麵對新鮮事物的時候,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維,這個過程無疑是痛苦的。

但是,如果不去接觸新鮮事物,孩子就很容易與時代脫離。所以父母要鼓勵孩子接觸新鮮事物,保證孩子能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