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自認為是達爾文的信仰者,這是亞當斯自己的想法。他可能僅僅是為了適應當時的社會,將自己偽裝成達爾文的信仰者。但是,這更讓人感覺,這是一種無知的行為。
其實,按照亞當斯自己的意願,他更喜歡馬克思主義學說,也更願意信仰馬克思主義,向往社會主義。
但是,亞當斯處於英國社會,英國社會不允許這種思想的存在。於是,在社會的壓迫下,亞當斯隻能選擇讓自己信仰康德的思想。
換句話說,隻要不剝奪亞當斯的言論自由,他願意信仰任何思想。雖然這個世界本來就已經非常複雜了,但是,亞當斯卻不滿足於現在的狀況,想讓世界更加混亂。可是,當世界真的成為那個樣子的時候,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挽回。
對於進化論或是達爾文,亞當斯也沒有去了解過。但是,亞當斯相信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可以理解達爾文的理論。於是,他跟隨地質學的腳步,開始對達爾文的理論進行學習。
在倫敦,很多人都會研究地質,去尋找人類的起源以及社會環境發展變化的原因。但是,達爾文的理論並沒有涉及這些問題,僅僅是從物種開始進行論述。
亞當斯沒有想太多,他認真研讀達爾文的著作,並對此進行研究,他認為這是一種信念,他應該對此有所了解和認知。對於達爾文的理論,他也沒有任何感想。
後來,亞當斯找到了查爾斯·萊耶爾爵士,他是《人類古物》以及《原理》的作者,這兩本書在英國極具影響力,並且是非常重要的書籍。書中重申和肯定了達爾文的理論,在英國具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亞當斯之所以找查爾斯爵士,是希望可以通過使館將他的書籍引進到美國。這個消息讓查爾斯爵士非常振奮,他也希望自己的書籍可以在美國出版。
很快,查爾斯爵士來到使館,與亞當斯談論把書籍引進到美國的相關問題。亞當斯表示,希望他能讓自己幫助他解決出版上的一切問題。查爾斯爵士沒有絲毫猶豫,很快同意亞當斯的要求,他知道應該這樣做。
亞當斯沒有想到查爾斯爵士這麼快就同意了,於是,他很快著手這本書在美國出版的相關事宜。亞當斯查找了很多美國地質學的相關書籍,並研讀了地質學領域的職業規範。
亞當斯願意做這件事情,是希望自己可以通過這件事情得到教育,而並不是想要幫助任何人。如果這本書的作者是牛頓而不是萊耶爾爵士,讓亞當斯給書籍加注解,亞當斯一定會非常興奮地跳起來。
但是,亞當斯沒有任何這方麵的專業知識,注定一切都會很糟糕。這就好像是給牛頓的書寫注解,卻還要向牛頓請教蘋果落到地上是什麼原因。這是多麼無知的問題,如果牛頓回答他也不知道,這一切是多麼可笑,會讓所有人都覺得無知和可笑。
亞當斯隻是地質學中的新手,沒有更多的專業知識,也沒有辦法更好地學習這些東西。他費了很大功夫給查爾斯爵士的書寫注解,雖然有很多意思表述不正確,但是,爵士並沒有修改,而是讓這些內容保留了下來。亞當斯並不知道自己寫得是否符合爵士的要求,隻知道他並沒有提出異議。
同時,查爾斯伯爵也花了很多時間,搜集了很多相關資料和數據,希望可以幫助亞當斯進行印證。
這些資料讓亞當斯信心倍增,他努力研究這些東西,並且希望可以幫助爵士很好地完成這項工作。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和研究,亞當斯清醒地認識到,這一切是非常困難的,他能夠印證的也隻有進化論問題。地質學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他也不知道如何進行。
在研究的過程中,亞當斯可能漸漸認識到自己並不是真心關注真理,他也不願意去浪費自己的精力去研究這些所謂的真理,除非他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快樂。
亞當斯的行為讓父親很生氣,他不滿意亞當斯這樣的態度。這就像是一種罪行,非常嚴重的罪行,會受到社會的懲治。父親希望亞當斯可以尊重真理,而不是抱有這樣的態度和觀念。
亞當斯主要生活19世紀後50年中,這個時期一切都在演變和進化,法律也是一樣,社會以及政府都在前進和發展。無論在這樣的道路上會付出怎樣的代價,所有的人都在為之付出努力。
這是亞當斯可以預見到的犧牲,還有很多事情,可能是他沒有能力獲知的。但是,他認識到社會是在不斷發展的。
在以後的社會中,教會不再占據主導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人民都認同的社會憲法。這是亞當斯在英國的認知,這一切都讓亞當斯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它的效用已經可以等同於牛津大學的學位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