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擺脫思維定式,拓展對事物的認知(2 / 2)

這次大會是由比斯利教授促成的,他希望通過利用美國人提供的機遇,讓布萊特先生可以改變觀念,與貿易聯盟站在同一戰線。

亞當斯同意了,並為這次會議做了報告。這份報告是亞當斯在確認不危及任何一方利益的情況下所寫的。所以,現在也可以在美國的國家檔案中發現這份報告。

報告沒有全麵展示會議內容,因為最精彩的會議內容亞當斯並沒有寫入報告中。

在會議上,最精彩的要屬布萊特的講話,讓人感覺到非常有學問、有技巧。在布萊特演講的開端,他用自己的方法讓所有的英國人都感到憤怒,這也是他的目的。

由於害怕遺漏一些人,布萊特還會在演講的過程中,不停地提到這些人,反複確認是否有人遺漏。這真是非常奇特的演講,也讓亞當斯受益匪淺。

如果換成另外一個人,他可能也會非常用心地利用各種技巧,去實現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激怒更多的英國人。但是,隨著話語的增加,他一定會露出自己的破綻,並最終影響總體收效。他一定達不到布萊特的水平,隻會自取其辱,沒有任何意義。

當布萊特演講完畢後,現場發出了熱烈的掌聲,大家都為他的演講而喝彩,這讓亞當斯的內心產生了極大的觸動。但是,在演講完畢之後的會議中,英國內閣肯定會加倍小心,不敢輕視這個人。

亞當斯雖然不知道雙方爭執的原因,但是,他對布萊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也認為他是一位與眾不同的人,以至於他不知道要怎麼給這個英國人歸類。

這是1863年給亞當斯帶來的認知,也讓亞當斯產生了新的感覺,那是與英國人的軟弱截然不同的。當然,亞當斯並不知道這樣的總結是否正確,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誤的。

這時已經到了社會的變革階段,無論是英國還是法國,都處在這樣的階段。從曆史上看,英國的思想從來沒有出現這樣的狀況,如此混亂不堪,沒有任何秩序和主張。

亞當斯沒有看到英國未來的發展前景,隻是感覺到非常混亂和無序。亞當斯不知道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一切都是未知的。

“亨利·亞當斯的教育啟示”

孩子雖小,也有一定的思維定式。通常,在孩子有了一次經曆後,遇到類似情況,就會沿用前麵的經驗,這就容易使思維僵化。

要避免思維僵化,父母需要指導孩子多體驗,多增加經驗,這樣容易使思維開放,逐漸跳出定式,開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