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擺脫思維定式,拓展對事物的認知(1 / 2)

政治是一門非常不好掌握的學問,要想充分研究政治,就必須研究好每一個人的人性,這是政治研究的基礎。在英國的那段時間,讓亞當斯對英國人有了充分的認知和了解,他認為英國人是難以捉摸的人。

在亞當斯看來,法國人有天生的毅力,美國人有不斷前進的勇氣。可是,英國人卻完全呈現兩種極端的發展狀態,一種非常完善,一種非常混亂。

雖然大家都不願意相信這樣的說法,甚至會認為這些說法是不現實的,或者是沒有任何理論依據的。但是,這是亞當斯親身經曆而得出的結論,是有現實依據的,是通過長時間的實踐才得到的。

亞當斯並不指望別人相信這些內容,這隻是他自己進行的簡單歸納和總結。對於英國的教育模式,亞當斯是極為反感的,也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教育。

亞當斯完全是因為自己的愛好而對英國的思想進行研究和觀察,也發現自身並不適合這樣的教育。很多歐洲人都認為美國沒有自己的思想,將美國看成十分膚淺以及沒有內涵的國家,這甚至成了很多歐洲人都熱衷討論的話題。

歐洲人認為,美國僅僅隻是歐洲經濟生產的機器而已,沒有任何思想意識形態。而在美國,也將歐洲的意識形態以及思想進行過度的傳播和美化。

英國人討厭法國,是因為這兩個國家無論在哪個方麵,都處在對立的狀態,這也不可能讓它們相互喜歡對方。對於美國,它們則是直接進行無知且沒有任何餘地的批判。

英國在批判別人的時候,從來不考慮自身的行為和不足。它們認為美國人迂腐,卻沒有看見美國人用自己的經濟頭腦實現的價值創造,更沒有看見自己行為的怪異和浪費。英國人永遠看不見自身的缺陷,他們隻會照本宣科,這和美國人截然不同。

對於英國人的評判,亞當斯有著自己的見解和認知,而不是僅僅局限於家鄉人的看法。在亞當斯眼裏,無論是帕麥斯頓還是魯塞爾,他們都沒有很好的能力以及完備的個人品質。

亞當斯也曾經見到很多美國政治家,他們都表現出十分優秀和激昂的品質。麵對困難,他們會勇往直前,並且在與別國的交往中顯示出非常強硬的一麵。

但是,在英國人那裏,亞當斯從來沒有發現這種優秀的品質,無論是在高官身上,還是在他們的成員身上,都沒有這種能量。更多的時候,反而給人一種軟弱無能的感覺。

這是亞當斯的認知,可能有一些私人色彩在裏麵,不過,亞當斯也不可能將這些認知錯誤地擴大化,他隻是表達自己的感覺而已。

轉眼間,已經到了1863年的3月,在這個月的26日,將要在聖詹姆斯大廈中召開一個大型會議,父親希望亞當斯可以去參加這次會議,因為這次會議對他應該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這是一次關於貿易問題的會議,父親希望亞當斯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