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我們如何保護卡爾免受阿諛奉承的影響(2 / 3)

他很快就能明白,有些人出於軟弱喜歡說一些讓人高興的話,卻被誤認為是厚道善良;一些心懷叵測的人常常為了占便宜也這麼做;一些人雖然並無惡意,卻因為無知而誇大其詞;甚至有一些人把奉承別人當作一種舉止優雅的標誌,為了讓別人高興而專說讓人喜歡的話,盡管這一切都不是真的。

我告訴卡爾,真正的讚美,絕不是廢話連篇。一個溫柔的眼神、輕輕的一拍、真誠地發出表示讚美的聲音,有時甚至隻是臉頰的觸碰,或者一個親吻,都是表達讚揚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要出於愛和真心,或者那些人、那些事值得讚美。

我繼續向卡爾講起了朋友的一個故事:就像J牧師所做的那樣,他沒有對我的精神勞動大肆讚揚或吹捧,而是費盡心思地給我提建議,幫助我完善工作。

在這樣的談話中我們抵達了哈雷。我半開玩笑地說:“你會注意到每一個守門人都會為了點小錢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來讚美你。因為我習慣了給他們一點小費,他們會高興得跳起來,跟我說他隻是我卑微的仆人,並詢問我的健康狀況,說聽到我很健康他們也很高興。他們還會問我有什麼命令,並補充說他確信我確實沒有什麼應該納稅的東西。”(我知道他說的都僅是死記硬背而已)。“他會相當驚訝,”我補充說,“如果我對這個‘卑微的仆人’說‘我的靴子在路上弄髒了,你給我擦幹淨吧’,或者我讓他發誓聽到我很健康後他會很高興;說有什麼需要他效勞的時候,要他‘去跟W教授說我已經到了’。如果他的上司問‘你怎麼確信那個牧師沒有東西需要納稅呢?’”

我繼續說:“如果那個人說德語,而且說得很好,所以他完全明白自己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你看,如果你對他們說的話太過當真,就很容易上當。更奇怪的是,有些人認為做父母的太過理智、太愛較真,不容易接受直接的吹捧,這些人幹脆通過讚美孩子來奉承孩子的父母。”

“眾所周知,大多數的父母愛他們的孩子,不僅是因為孩子是上帝賦予的高貴的存在,而且會覺得孩子就是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G先生這樣的人就會認為,當表揚卡爾時候,老威特不會無動於衷。卡爾要做的就是隻要不犯錯,就應該得到誇獎。因此我為卡爾感到既羞愧又擔心。這個可憐的孩子麵對這些謊言的時候能作何回答呢?他必定會感到困惑。這就是我為什麼喜歡R先生和W先生。他們的讚揚既真誠又理智,G先生最後贏得了千萬父母的歡心,卻就此毀掉了這些孩子,使他們變得自以為是、驕傲自滿。”

“最最奇怪的是,”我繼續說道,“當父母的希望聽到自己的孩子被讚揚的時候,一個誠實的人也不會通過這個方式來取悅這些父母。如果孩子真值得讚揚,他也隻是表現出習慣性的禮貌。但誠實的人絕不會做出過頭的事情。”

“同時,還有一些父母竭盡全力地接近他,試圖能‘感化’他。假如這個誠實的人也有自己的孩子,他們希望通過大肆讚揚他的孩子來達到目的。‘他當然會禮貌性地做出回應!’他們這麼說,因此他們毫不吝嗇自己的誇獎、吹捧,直到說得別人膩煩了表示抗議。讚美好不容易停止了,他們馬上就會說:威特真是個粗魯的家夥!我說了卡爾那麼多好話,一點作用也沒起到!我真希望他能誇誇我的孩子,但是他一點表示也沒有。難道他認為自己能教好所有的孩子嗎?那不可能!他的卡爾還不是缺乏很多本應該了解的東西。”

“他們就在那裏,我的孩子,你不覺得是這樣的嗎?”

卡爾完全表示同意,他提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提到了那些曾稱讚過他的人,其中很多都是言過其實,毫無意義。

“我曾看到過這種情況,”我或者露易絲繼續說,“當兩個父親或者母親相互讚美對方的孩子,就像拍賣東西一樣。一個比一個的語言誇張,直到其中一個相信自己的孩子簡直與天使無異,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回事。這些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些讚美毫無意義,甚至有時候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和痛苦。”

此刻,我們已經來到了大門口。我們的馬車還未停穩,守門的人就已經跑過來(他認識這輛車、馬和車夫),並用我意料之中的那些話對我們大加吹捧。我們都忍不住笑了。我調侃式地回應說:“我們什麼都沒帶,不用繳稅。哦,對了,我有!”我指著卡爾說,“一個小家夥!現在來讚揚他吧!這是給你的錢!”我往他手裏塞了一張鈔票,繼續進了城,然後我認真地說:“他的恭維就值兩毛錢!”

這場談話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我還想說兩句。

一定不要以為經過這場談話就能讓卡爾自動達到預期效果。相反,如果在此之前沒有長期、細心的精神和心靈的教育,沒有父母持續不斷的努力,沒有朋友們的幫助,沒有根植於內心的虔誠的道德熱情,他就不可能看透這些虛偽的表象,這將對他的智力和心靈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這就好比一輛馬車本來需要三匹馬來拉。如果隻有一匹馬,即使這匹馬累死了,這輛車還是紋絲不動。要想使車前進,而且是輕鬆地前進,就必須用三匹馬來拉,這樣才能保證車輛行進自如。

有很多人相信卡爾總是很完美,這樣卡爾自己就不能察覺到自身的不足或錯誤,他肯定認為自己已遠遠地超過了其他孩子,這一切會讓他變得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我應該提醒他注意這些問題。我們常常當著他的麵說,如果他的成長過程中沒有正確恰當的教育,那他現在可能變成什麼樣子;如果別的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就被帶到我們家,而且我們確實接受了這個孩子,並把他當作自己的孩子來培養的話,那這個孩子現在又會是什麼樣子。我們還告訴卡爾,如果一開始他就這麼努力、專注的話,那他又會取得什麼樣的成績。但是他隻知道自我感覺良好,實際上他也經常在這個方麵或那個方麵犯錯誤。他的記憶和“行為手冊”裏都記得很清楚。

如果在談話過程中,我剛好碰見了一個牧童,他本該在學校上學,這會兒卻不得不在牧場上放牛,這樣我就會刻意調整路線,走到那個孩子身邊,帶著深深的同情說:“這個可憐的孩子!他本應該在學校裏學東西,但他為了生活卻不得不來這裏放牛。因為他的父親生了9個孩子,家裏確實太窮了,如果他不來幹活的話,家裏肯定是養不起他的。你知道,我的兒子,這個男孩是多麼聰明啊!要是生活條件好一點,能好好培養的話,有什麼奇跡不會在他身上發生啊!”接著我就去和那個牧童談話,並讓他意識到沒有上學使他失去了太多東西。他應該在冬天的時候經常去學校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