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聖源天朝(2 / 2)

大聖賢者道:“吾何敢欺瞞主公!為天下計,為聖宮計,吾等再請主公即武林皇帝之位!”眾人齊聲道:“請宮主即武林皇帝之位!”

天軒麵有難色,歎道:“軍師自當知道,本座並非不願為天下人出頭,隻是覺得即帝位與禮不合,恐天下眾人不服。”

大聖賢者道:“若在前幾日,主公還可以此為接口,今日各宗門十有八九都來勸進,主公還要推脫嗎?”天軒為難道:“這……”

眾宗門之人均道:“我等真心願奉宮主為主。請宮主務要推脫!”

天軒眼看如此,隻得說道:“既然眾人執意如此,本座也唯有遵從眾人之意了!一切事宜,勞請軍師與眾人安排。”眾人聞言大喜,道:“我等遵命!”

天軒太息一聲,自回天外天而去。

到今此今時,大聖賢者謀劃之辭讓之禮已然完成,聖宮主自立為帝,乃是承天順人,再為正當不過,天下若再有人反對,也難有借口。

隨後大聖賢者昭示天下,為抗擊邪魔,平靖天下,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聖宮之主絕逸聖心承天意,順人心,甘當重任,即日起在銀河界不周山即皇帝位,建立聖源天朝。天下武者共上尊號聖皇。天朝將於十日之後在不周山舉行聖皇登基大典。

在此時間,軍師大聖賢者調動聖宮雄厚財力,在不周山大興土木。氤氳山仙帝見聖宮主稱帝,又占據不周山,自然甚為不滿,然而一則實力不如聖宮、佛界,二則也知聖宮建立天朝乃是民心所向,三則也希望聖宮能充當對抗邪帝的堡壘,好讓氤氳山置身事外。

多方考慮之下,便隻好予以承認,並將不周山上看守女媧神殿的兵力撤回,將不周山徹底讓出,交給聖源天朝。與此同時,卻也以天朝已有不周山為由,要將虛無城收回,並要玄丹山莊、鑄劍城搬離氤氳山。

大聖賢者動員全部力量,在以女媧神殿為中心,建設聖城,以為天朝都城。聖城竣工,天軒與眾人施展絕大神通,將天外天黃金聖宮搬入聖城之內,與女媧神殿並列,為聖皇居所。此後又在聖城周邊合適距離處,建設多座城池,以便眾人居住。

不過七八日光景,不周山建設已成,眾人入居,到處皆是一片繁盛景象。

至於天朝建製,天軒與大聖賢者等人早已商議妥當。天朝聖皇南宮天軒,為天朝最高統禦,執掌生殺予奪大權。尊南宮老夫人為太上,南宮禮為聖父,南宮夫人為聖母,青雲子為聖師。

以秋容芷為聖後,許飛娘、西門仙音分別為元聖妃、音聖妃。後、妃可同聖皇一道在聖殿議政,有諫議聖皇之權。後、妃共同執掌聖殿令印。以子玉為太子,乃天朝唯一繼承人。

以聖師青雲子、西門博文、天仙子、青姨、戚輕侯等人為元老,以九世道君、紅蓮佛尊為國師,共同組成元老院,可諫議聖皇,有議政之權。

天朝設天策殿,輔助聖皇,總理天朝諸事。天策殿由四執殿掌管。四執殿分別為軍師、太宰、太師、太輔,軍師為首執殿,掌軍師令符。以大聖賢者為天朝軍師,七恨劍君為太師,九指神相為太輔。由於太宰暫時未有合適人選,便由大聖賢者兼任。

天策殿總理軍政大事,有議政、行政權力,決策權力受限,重大事務須取決於聖皇。聖皇缺位時,天策殿若得聖殿諸聖後、聖妃聖殿令印授權,可行使聖皇大部分權利。

天策殿下轄三閣,分別為奉宸閣、武英閣與文淵閣。奉宸閣負責天朝監察、刑製,以太宰為首長,下轄聖源九卿和都察院。聖源九卿也即藏禦宮蝶仙、棠棣宮始續終餘、幻流宮妖瞳、妙音宮八音琴魔、羿雲宮神箭翊等五宮護法和智祭祀、愚祭祀、癡祭祀、罔祭祀等四祭祀,地位崇高,可參議軍政諸事。聖源九卿亦為聖皇護衛。都察院以天心為首。武英閣負責天朝軍事,以太師為首長。太師以下為左右二師,左師為末神無畏,統帥天地二府眾武衛,護衛聖城。右師為原外殿軍師西桓尊。聖宮四殿玄天殿、浩天殿、梵天殿、幻天殿擴成為四城,與以萬毒門人為主的萬毒城、鑄劍城、玄丹山莊並為天朝七城,環繞聖城而建。七城雖以城主為尊,但事權三分,軍事、政事、監察分別承命於武英閣、文淵閣和奉宸閣。右師節製此七城軍事。

文淵閣以太輔九指神相為首長,下設工司、戶司、禮司、士司、法司等五部司,負責天朝政事。太輔之下有少輔二人輔佐,分別由首陽仙子和與天軒自修真界而來的司徒哲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