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疑雲密布(2 / 2)

“父王當年和唐軍滅掉高句麗和百濟後,便與唐軍交惡,將唐軍趕出了平壤,北方一直不穩,原來一直由四王兄在平壤鎮守,但是三個月前,四王兄回奏說,發現唐軍大量調集的跡象,似乎是準備與新羅交戰,父王不放心,三王兄這才建議父王親自到平壤去布置邊防。”金正秀在旁邊解釋道:“父王到平壤後,突然生了重病,禦醫說需要臥床靜養,所以父王就被羈絆在了平壤城。”

“文武王剛剛賓天,三王和四王就聯合了大臣向你們發難,這些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做到的,如果先前沒有籌劃準備,他們絕不會行動如此迅速。”徐昌平分析道:“金城是新羅王城,這裏有大將軍和一幹老臣忠心擁護,三王和四王想必不敢在這裏輕舉妄動,隻有離開金城,他們才會有所行動,文武王到平壤,是不是就是他們提前計劃好的?”

“對啊,當初我請命到平壤布防,三王卻說文武王與唐軍合作多年,更加了解唐軍,隻有文武王前去,才有把握與唐軍一戰。”金兆林回憶起以前的情景,發現了許多疑點:“看來文武王離京到平壤,是他們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四王兄在平壤統兵,手下親信將令不少,他們控製了軍隊,自然也就能夠控製父王。”金正秀恍然大悟。

“如果文武王到平壤是他們計劃的一部分,那麼文武王為什麼偏偏到了平壤後就會馬上生病?金城更加繁華,醫治的條件更好,好的大夫也會更多,為什麼文武王不回金城醫治?”徐昌平又提出了第二個疑問:“那麼文武王的生病和賓天,是不是也是三王和四王的計劃呢?”

“大有可能。”金正秀道:“跟在父王身邊的禦醫並不多,如果他們收買了禦醫,從中做一些手腳也是輕而易舉。”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三王和四王想必對此籌劃了良久,鴨綠江邊刺殺金政明,文武王生病到賓天,聯合眾大臣對金政明和秀兒發難,這些行動一環扣一環,他們自然也會想到大將軍反對,這才封鎖了消息,對大將軍隱瞞不報,秘密調派各地軍隊,沿路布防,自然也是防止大將軍帶領軍隊前往平壤。”

徐昌平下了結論:“因此,我敢斷定,如果大將軍冒然帶兵離開金城,一路之上勢必有軍隊攔截廝殺,名不正言不順,大軍就會陷入被動的局麵,一個造反的罪名,就能讓你成為萬夫所指,軍心大亂。”

金兆林驚出了一身冷汗,他統領金城的部隊,在金城多有妻兒老小,如果真的給自己扣上一個造反的罪名,隻怕不用張良吹簫,手下這些部眾便會嘩變,後果不堪設想。連忙躬身對徐昌平行了一禮:“如果不是徐公子所言,我還真的成了千古罪人,受教了,感謝徐公子,隻是我們當下應當如何?”

“出師無名則軍心不振,堂堂雄師必須要有光明正大的理由。”徐昌平成竹在胸:“我們就以文武王死因不明,疑遭奸人所害,現在擁護文武王指定的繼承人二王金政明,查明凶手,為文武王報仇,在金城宣告百官,獲得百官支持,並以百官名義,昭告天下,號召各地到平壤勤王,這樣我們就能在公義上站的住腳,也不用擔心後方民心不穩。”

“好計策,我這就去通知百官,一起朝會議事。”金兆林急忙站起身來,準備出去安排。

“最好請秀兒在朝會中,講述自己的遭遇,讓大臣知道,三王和四王的狼子野心。”徐昌平道。

“正是,我陪舅舅一同前去。”金正秀站起身來,走到金兆林的身旁,準備陪他一起前去。

“還有,我們在村鎮遇到的倭人,究竟是什麼來路?他們也是一支不容小覷的武裝,也需要做好相應準備。”徐昌平也站起身來。

“徐公子言之有理,我立即著人前去調查。”金兆林說完,帶著金正秀匆匆離開了。

“武三思勾結東瀛王子中墨,在小島上秘密訓練死士,這倭人如今又出現了如此多的武裝力量,這些人是不是中墨帶來的?”徐昌平思緒起伏:“武冰心來到新羅,和中墨在一起,是不是又在密謀什麼計劃呢?他們和新羅的三王子,有沒有什麼牽連呢?”

徐昌平來到了門口,明日當空,晃花了眼,院中樹木搖曳,灑落了一地陰涼,看來這個新羅,隱藏了太多的秘密,自己身逢其會,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