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前事不遠終成憶(2 / 2)

“大哥!”阿龍見徐昌平失魂落魄的出去,有點擔心,緊走兩步,便要跟他一起出去。

上官雨墨拉住了阿龍:“他現在心中的結還沒解開,我去陪他,你們在這裏保護廬陵王。”

夜色闌珊,朵朵盛開的白蓮漂浮在池塘,陣陣馨香,在晚風中蕩漾。徐昌平緩緩的走著,乳母臨終前囑咐自己為父親報仇,可是現在,這武則天還能算仇人嗎?

上官雨墨跟在徐昌平身後,兩人沿著竹林小路緩緩行走,不遠處是香菱的墳塋,月色中孤寥寂寞,上官雨墨忽然道:“你說香菱謀害廬陵王,是對還是錯呢?”徐昌平驀然驚醒過來,對上官雨墨的話感到不解。

“為了所愛的人,她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從這點上來看,她並沒有錯。”上官雨墨脈脈的望著徐昌平,點漆一般的眼睛婉轉流盼:“你為父報仇,也沒有錯,以前不知道底細,找錯了人,但還沒有鑄成大錯,還有彌補的機會,我們救了武後,再將實情告訴她,與武後恩怨相抵,她肯原諒,那是皆大歡喜,不肯原諒,我們就離開這裏,永不再見。”

徐昌平恍然大悟,他一直糾結著這個問題,自己已經得罪了武後,帝王心術,變化莫測,隻要她活著,難保她心中不留下陰影,憑她的權勢,如果對自己刁難,隻怕自己再也無處安身。

正如上官雨墨所說,現在救武後,還來得及挽回局麵,自己曾對曾祖徐茂公承諾,要在江湖闖蕩出自己的天地,大丈夫知錯就改,武後原諒最好,不原諒,那就離開朝廷,遠遁江湖,有什麼可擔心的?

想到此,徐昌平長出了一口氣,輕輕抱住了上官雨墨的纖腰:“是我想多了,墨妹,多謝你開導,明天李旦會來這裏,我們先想辦法讓李鈺父女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先聽聽李旦的意思,再做決定。等這邊事了,我們馬上離開京城,從此逍遙江湖,再不管這些煩心事了。”

兩人偎依在一起,月色朦朧,佳人如畫,一對身影越來越近。

翌日一早,李旦上完早朝,便輕車簡從,隻帶了兩名侍衛,身著便衣,悄悄來到廬陵王府。徐昌平與李顯見他臉色陰沉,眉宇之間堆滿了憂思,不由得奇怪。不及多問,先行大禮參拜。

李旦扶起兩人,強作歡顏:“皇兄免禮,徐愛卿免禮,我把皇兄秘密接到京城,卻一直不便探望,還請皇兄見諒。”

李顯不知道李旦葫蘆裏藏的什麼藥,雖然自己是曾經的皇上,也是當今皇上的親哥哥,但帝王家從不講親情,帝王一怒,血漂檣櫓,因此也不敢怠慢:“皇上的話,折煞罪臣了,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罪臣何德何能,敢勞皇上親自探望?”

“近來朝局不太安定,不少心懷叵測之人,打著各種名號興風作浪,皇兄身份特殊,朕擔心你被奸人利用,從而惹下大禍。”李旦看著旁邊的李鈺,緩緩解釋道:“鈺兒在外麵組織了好大的勢力,已經引起母後和朝廷的猜忌,將你們帶到京城來,一來是避免你們卷入是非,二來也能保護你們。”

李顯慌忙拉著李鈺一起跪下,感激涕零的說道:“皇上如此眷顧,罪臣一家肝腦塗地,絕不辜負皇上大恩。”

徐昌平知道李旦說的雖冠冕堂皇,但卻不是本心,他的真正用意,並沒有講出來。不管如何,他肯這麼說,那就是對李顯並無殺機,靜王對李顯下毒,或許是瞞著李旦做的,但是也不能排除,靜王是得到了他的默許。

“在下看皇上麵帶不悅,似乎有什麼煩心的事情,莫非是在牽掛武後的病情嗎?”徐昌平悄悄觀察著李旦的臉色,不敢冒然說出自己能救武後之事。

“母後的病情自然是朕最擔憂的事情。”李旦淡淡的說道,嘴上說的憂心,表情卻不置可否,語氣一頓,露出了惱怒之色:“還有更可恨的,就是那個武三思,囂張跋扈,竟然一點不把朕放在眼裏。”

“這是怎麼回事?”李顯詫異的問道:“武三思陰險毒辣,但是表麵上,對皇上還是很尊敬的,莫非他敢對皇上不敬?”

“正是如此!”李旦氣憤的說道,對李顯講起了早朝的經過,武三思在朝堂之上,竟然公開反對皇上的旨意,差點令李旦下不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