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前事不遠終成憶(1 / 2)

武冰心尾隨徐昌平離開武家之後,阿龍一個人留在客廳,想起徐昌平臨走時囑咐自己的話,總有點交待後事的感覺,大哥是去獻寶,按理說會領到封賞,應該高興才對,為什麼他說話的語氣如此沉重?阿龍坐不住了,徐昌平神機妙算,既然這麼說,那就表示此行會有危險。

阿龍隨即趕來上陽宮,宮殿外戒備森嚴,到處都是羽林軍,白天施展輕功高來高去,容易被侍衛發現。隻好耐住性子,沿著宮牆行走,熟悉著地形。

好容易等到夜晚,阿龍悄悄潛入皇宮,偌大的上陽宮,宮中一隊隊的護衛穿梭巡視,也不知道該到哪裏尋找,隻好就近走進一所房屋。

這座房屋是膳堂,此時已經開過晚膳,所有的大廚都已離開,靜悄悄的不見一個人,正好方便了阿龍,踅摸來幾壇美酒,灌了兩袋,隨身帶上。

忽然聽到外麵傳來浪潮一般的喧鬧聲,大量的羽林軍蜂擁著衝向一個方向,有人口中高喝:“有刺客,快到乾元殿保護太後。”

阿龍趕到時,那個行刺的宮女已漸落下風,眼看著就要命喪亂箭之下,護衛們心情鬆弛。阿龍沒找到徐昌平,看到侍衛們團團簇擁著武後。

阿龍心想:徐昌平進宮來見武後,如今她在這裏,而徐昌平卻不在她身旁,想必已經遇到了意外。他趁人不備,製住了武後,喂下沐春風,萬一徐昌平有難,也好用解藥來換。

阿龍甘冒奇險,讓徐昌平非常感動,對武後動手,可是誅九族的大罪。在場諸人都是自己人,不必擔心阿龍身份暴露。

找到了武後昏迷的真相,沒有沐春風的解藥,不用幾天,武後就會活生生餓死。李鈺明白這一點,她在召家多時,深知沐春風的厲害,便軟聲央求:“武後雖然無情,但畢竟是我祖母,還請救她一命。”

徐昌平恨恨的道:“我此番差點遭來俊臣毒手,全拜這個毒婦所賜,他逼死我父親,殺我全家,這可是血海深仇!我不能親手取她性命,已是大恨,又怎肯再去救她?”

李顯聞聽,神色變幻,躊躇良久,終於緩緩說道:“徐都尉,我當年被你父親挾持造反,幾乎命喪他手,雖然我對母後頗有怨恨,但是並不是母後殺了你的父親。”

“什麼?”徐昌平愕然了,他一直認為,父親徐敬業忠於李唐,不甘武後淫威,這才擁李顯造反,如今李顯的話和武後如出一轍,難道其中真的另有隱情?

往事不堪回首,李顯本不願提起,但此刻牽扯到徐昌平與武後之間的恩怨,關係到武後的生死,如果徐昌平執意殺死武後,以後被朝廷偵知真相,他和阿龍將再無寧日,後果不堪想象,不由得長歎一聲,掀開了塵封的記憶。

徐敬業又名李敬業,承襲祖父李勣英國公的爵位,後因罪被降為柳州司馬,在揚州與同被貶官的駱賓王相遇,同是天涯淪落人,兩人惺惺相惜,心中不平,便決定起兵造反,裂土稱王。

此時正逢唐中宗李顯被廢,李顯被趕出京城,倉皇間趕往均州,途中被徐敬業劫持,要挾李顯一起造反。李顯懦弱,不肯答應,徐敬業不由分說,將其擄往揚州,利用李顯之名,召集揚州州牧及一眾官員,不肯服從者一律梟首示眾,揚州官員迫於淫威,隻得聽徐敬業號令,四處征兵,舉兵反武。

徐敬業名義上尊李顯為主,實際上將他軟禁起來,自稱匡扶府上將,他不肯發兵到洛陽征討武後,卻一昧就近征剿,擴張領土,對李顯傲慢無禮,隱隱有取而代之的意思。

後來武後派兵平叛,徐敬業兵敗,帶領家小逃亡高麗,途中被手下殺死,一家老小無一活口,首級送往京城,被掛在法場的高杆之上,昭告天下。

李顯飽受徐敬業欺辱,又被卷入這滔天的大禍之中,對徐敬業恨之入骨。幸好武後明察秋毫,知道他也是被脅迫,就沒有殺他,隻是將他囚禁在均州。

李旦歎道:“你父親以我之名,為己謀利,最後咎由自取,一家老小都死於部下之手,並非武後所為。武後念及英國公大功,對徐家其他人等,也沒有追究,可見你與武後之間,並無深仇大恨。”

徐昌平聞聽,如同晴天霹靂,父親原本高大的形象轟然倒塌,難怪曾祖徐茂公勸自己不要複仇,也許他知道徐敬業造反的真正居心,也知道他被殺的原因。真如李顯所說,武後與徐家不但沒仇,反而有恩。

徐昌平心中百感交集,怔忡間不知該如何是好,他費勁心思,隻是為了複仇,忽然間,仇恨卻不知道該從何說起,頭腦登時一片空白,茫然走出了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