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參考文獻(3)(2 / 2)

於思.句法邏輯分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於奉知.“更”字句的語義、語用分析[J].漢語學習,1998(1).

袁毓林.詞類範疇的家族相似性[J].中國社會科學,1995(1).

袁毓林.關於認知語言學的理論思考[J].中國社會科學,1994(1).

袁毓林.語言的認知研究和計算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1996(1).

袁毓林.語言的認知研究和計算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嶽方遂.跨世紀的中國語法學[J].複旦學報1998(5).

曾定東.遞說[J].語文學習,1992(4).

張斌.漢語語法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張斌.現代漢語[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0.

張斌.《現代漢語》(增訂本)使用說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張弓.現代漢語修辭學[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

張輝、祝良.認知語言學概述[J].外語學刊,1999(2).

張敏.認知語言學與漢語名詞短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張伯江、方梅.漢語功能語法研究[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張拱貴.關於複句的幾點分析[M].語言教學與研究,1983(1).

張洪超.關聯詞語與單句[J].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00(1).

張建理.連貫研究概覽[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4).

張邱林.關聯詞語的預示功能[J].語文教學與研究,1994(5).

張武德.連接—從語義學的角度探索篇章分析[J].天中學刊,1997(s)

張亞非.關聯理論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2(3).

張誼生.“就是”的篇章連接功能及其語法化曆程[J].世界漢語教學,2002(3).

張誼生.現代漢語副詞研究[J].學林出版社,2000.

張誼生.現代漢語虛詞[J].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張誌公莊文中.張誌公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張誌公.漢語語法常識[M].中國青年出版社,1953.

張誌公.漢語知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1979.

張誌公.語法和語法教學——介紹“暫擬漢語教學語法係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

張誌公.語法學習講話[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趙恩芳、唐雪凝.現代漢語複句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趙金銘.論漢語的“比較範疇”[A.中國語言學報(10)[C].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趙淑端.遞進複句的類型及其小句間的關係[J].漢語學習,1985(5).

趙彥春.關聯理論對翻譯的解釋力[J].現代外語,1999(3).

趙豔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趙豔芳.認知語言學研究綜述[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洛陽),2000(1).

趙豔芳.語言的隱喻認知結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

鄭文貞.段落的組織[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鄭懿德、陳亞川.“除了…以外”用法研究[J].中國語文,1994(1).

鄭再懇.突顯式[J].修辭學習,1984(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周剛.關聯成分在單句中的功能[A].語言問題再認識[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周靜.無標記遞進的語法關聯手段[J].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1).

周換勤.“不但…而且”的語用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5(1).

周小兵.漢語“連”字句[J].中國語文,1990(4).

周小兵.“除”字句的語義模型及形式標記[A].現代漢語介詞研究[C].中山大學出版社,1999.

周有斌.現代漢語選擇範疇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2.

朱新民.現代西方哲學邏輯[J].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