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2)“過去、現在,將來”僅用“甚至”一詞連接實現簡單的遞進,充當狀語,凸顯時間的長久。例(11)話題“姚處長的態度”沒有直接出現在小句中,為了凸顯“姚處長態度的惡劣”,用“不但,而且,甚至”連接,形成具有三個層級:A“不肯作大家的代言人”是第一級遞進,也是對處長態度的初級表現;B、“態度嚴肅地拒絕參預”是第二級遞進,也是她態度的中級表現;C“令大家困惑地完全地站在房地產公司的立場,極言對方手續的齊備與合法…批評大家企圖進行交涉的動念近乎無理取鬧…”是第三級遞進,充分凸顯了“姚處長態度的惡劣”。
六、“甚至”的認知背景
6.1象似動因反映客觀世界的結果主觀承認客觀世界的現實性及對語言形成的本源作用,但更強調人的認知的參與作用,認為語言不能直接反映客觀世界,而是由人對客觀世界的認知介於其間,“心生而言立”,其模式是:“客觀世界→認知加工→概念→語言符號”。(趙豔芳,2000:22-26)
語言結構在何種程度上、在何處取決於人類所具有的一般感知機製、有限的記憶和加工能力,取決於人們試圖利用有限的手段去理解世界的現實狀態,取決於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交際行為。(張敏,1998:59-64)遞進範疇的二級模式“不但A,而且B”濃縮(concentrate)後,讓出空間來容納更進一層的遞進,從而形成“不但A,而且B,甚至…”的三級遞進模式。
6.2次序相似動因的作用“甚至”句的出現,從次序的角度講,也是認知背景中的次序象似動因的作用。因為人們總是按自己的需要把重要的事按強調的方式表達,在語言這種一維的載體中,隻有三種選擇:一是位於句首,表示強調;二是位於句末表示強調;三是加上表示強調的標記。
在遞進範疇中,加標記是一方麵,即用“甚至/於/還”等來強調,同時利用漢語句子句末焦點的慣性來強調——所以人們認為“甚至”後麵的內容是要強調的部分。這是三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一是利用漢語句式的慣性焦點特點,即句末焦點。二是利用遞進範疇的語義的層層深入慣性,越靠後越重要。三是利用遞進範疇的層層深入的標記“不但A,而且B,甚至C”。
這一切都表明:人類所具有的一般感知機製,也是人們利用有限的手段去理解世界的現實狀態在語言上的具體體現,遞進範疇也不例外。
6.3語法裏相似原則和抽象原則相互競爭謝信一(1994)指出:“若要徹底地認識語法及一般意義的語法,不僅需要研究其形式的屬性和功能的屬性,還需要對這兩類屬性的相互作用作出全麵考察。”
我們推測遞進的三級模式“不但A,而且B,甚至(還)…”是由於常見的二級模式“不但A,而且B”與“不僅…,甚至於還…”競爭與融合的結果。其實質是語法的象似原則與抽象原則的競爭。因為同樣都是表遞進義,“不但A,而且B”是一般模式,“不僅…,甚至於還…”是強調模式,二者在使用上各有其特點。要把二者融合成三級模式,其中“甚至”“強調突出的事例”語義起了關鍵的作用。因為正是有了“甚至”的這一強調突出作用,才使得遞進範疇由二級模式“不但A,而且B”能夠濃縮並留出相應的空間來容納所要進一步強調的內容“甚至(還)…”。這樣一來既擴大了遞進的容量而且還豐富了遞進範疇的表現形式。
6.4動因的競爭及象似動因的減損至於“甚至”的句法、語義與語用作用,也是有其認知背景的。這主要是動因的競爭與象似動因的減損造成的。因為一個句式的存在,是由兩方麵的因素決定的。語言的表達是在經濟原則與象似原則的雙重作用下發展變化的,一般來講,句式越符合經濟原則那麼其象似原則的作用就越弱;反之,句式越複雜,象似原則的作用就越強,如“不但…,而且更…,甚至還最…”句式就是最符合象似動因的。但是這類句式的出現頻率肯定不高,因為過多的信息冗餘使之不符合經濟原則。
通過競爭,三級遞進範疇的句式分化為兩種情況:一是有標記的“不但A,而且B,甚至…”,二是沒有標記的“…,更/再…,最/還…”。
這是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競爭原則:既在一定程度上遵循象似原則,即出現標記,這一典型的遞進框架限製了所進入的小句的意義。又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經濟原則,即不出現標記僅通過語義來實現遞進範疇的小句排列。
競爭的結果就是使“甚至”由短語語法化為表“強調突出的事例”的副詞,再進而語法化為“用在最後一項的前麵,表示突出這一項”的連詞。“甚至”在遞進範疇中是容量最大,形式最豐富的句式標記,其表達的豐富意義是不可替代的。
七、“甚至”的語法化曆程考察
7.1來龍去脈“甚至”原是副詞,作為連詞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方式轉向關聯的呢?下麵我們從曆時的角度來探討“甚至”語法化的動因和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