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須知,乃登喇嘛不但在牧人中有著極高的威望,就連在王爺麵前的地位也是獨樹一幟。(馮苓植《雪狗》)
(2)當我回過頭來,環顧亂哄哄的機艙時,我發現那些與我同機旅行的商人們,他們的變化真是讓我大吃一驚,先前那充滿自信的麵孔已經變得蒼白,飽滿的精神也被驚恐的神色所取代,就連其中最鎮靜的人臉上也布滿了恐懼的神色。(《讀者》2002、21)
例(1)的“王爺”在說話人看來是最高身份的人。例(2)中的“最鎮靜的人”在說話人看來是最不應該恐懼的。
基於“連”字作為一個標記正極或負極的極性成員,表示遞進的連字句可以出現在兩種有代表性的句式之中:
A式:不但…,連-也…
B式:連-也…,何況…
《現代漢語虛詞例釋》裏認為A式表示由淺而深,而B式表示由深而淺。
三、“不但A,連X也Y”格式
3.1語法意義“連X也Y”在“不但”句中出現的頻率是比較高的,僅次於和“而且”的搭配。《現代漢語虛詞例釋》中認為“不但A,連X也Y”格式的語法意義是“由淺到深”。邢福義(《漢語複句研究》)也認為在遞進方向上,此格式是“由低到高順推而進”。這裏的深淺高低其實和說話者自身的認知有關,因此往往帶有說話者的主觀性。客觀性和主觀性就會呈現出某些不一致。所謂客觀標準,就是公眾所遵循的社會普遍認同的標準,也就是一般的標準。主觀標準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可能會表現出來的不同取向。
因此我們首先按客觀標準來分析,這類格式中A和X實際上是有兩種不同的語義類型的。
1、A淺X深
(1)我們村的人還是不肯去鬥自己的隊長,他們一再向外來人訴說張隊長的種種好處,哪知越說越糟,不但張隊長所有的好處都成了罪證,連我們生產隊也陷進了重圍,我們成了全縣聞名的文化大革命的“死角”。(戴厚英《流淚的淮河》)(範圍上)
(2)須知,乃登喇嘛不但在牧人中有著極高的威望,就連在王爺麵前的地位也是獨樹一幟。(馮苓植《雪駒》)
客觀上來分析,按照一般人的看法,A和B在範圍上,程度上是由低到高的。如例(1)的A項是“張隊長”,B項是“生產隊”,在範圍上要進一步。例(2)的A項是“牧人”,B項是“王爺”,在地位上是不同的。
2、A深X淺
(3)誰知城裏不但人尊貴,連雀兒也是尊貴的。(《紅樓夢》)
(4)看她學唱東鄉調的樣子,不但古應春忍俊不禁,連下人都掩著嘴笑了。(高陽《紅頂商人胡雪岩》)
這裏就客觀標準來說,例(3)A是“人”,B是“雀兒”,應該是由深到淺的。但在說話人看來,“雀兒”是在尊貴的集合內應該是處在最下層的,即最不該尊貴的。因此還是“由淺到深”。例(4)“古應春”地位當然比“下人”高。A是古應春忍俊不禁,B是下人忍俊不禁。從主觀上說,即使主人笑了,“下人”也不能笑,現在在“笑”這一點上,也是由淺到深。
其次,從主觀上看,表達者認為後者在某種意義總是要高出前者,不管它們在客觀上的高低深淺。這也說明了遞進歸根到底是一種主觀上的遞進。例如:
(5)不但學生來,連校長也來了。
(6)不但校長來了,連學生也來了。
例(5)是常規表達。但是例(6)也可以使用。這說明例(5)和例(6)的前提不同,即傳信者的主觀預設不同,而不在於客觀上A的地位高於X。再如:
(7)這件東西,不但張三不認識,連李四都不認識。
(8)這件東西,不但李四不認識,連張三都不認識。
“張三、李四”無論他們地位的高下如何,可是一旦進入這一格式,在“認識這件東西”這一點上,可以推導出:例(7)照理,李四認識的可能性要大於張三;例(8)則相反。可見,使用這一格式,人們心理上有了前提(預設):X>A。這也說明了句法格式一旦形成對句子的語義有一定的反製約作用。語義表達一定要遵守這種製約,否則表達將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