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級遞進的使用
3.1格式內部的多級使用反逼遞進中不止一個層級。如:
(1)我可能會接連幾天,每天端起飯碗的時候就在內心裏罵一次用虛偽的應付怠慢了我的人,卻不太會第二次登門討什麼尊嚴。何況每個人的尊嚴,一生中肯定的會被傷害會被踐踏不知多少次,為諸如今天這樣的一件事,以像他似的如此鄭重的態度興問罪之師,倒未免太嬌氣了。何況我本無傷害他的尊嚴踐踏他的尊嚴的居心,隻不過以虛偽的應付使他感到了實際上的怠慢而已。何況我也確實有病可托,便也應該被認為多少的有情可原啊。
(2)我們自然看得很有興味。因為在我們那裏,從來沒有見過長官同士兵一起吃飯,更別說在一起遊戲打球了。何況是一支軍隊的司令呢?(《火鳳凰》)
(3)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這一餐又不過是高粱皮,連豬狗都不要吃的,尚且隻有一小碗……。(《魯迅全集》)
例(1)“A。何況B1。何況B2。何況B3。”例(2)“A。更別說B1。何況B2”都是遞事句的多級遞進。例(3)是多級的基事,遞事反而被省略掉了。
3.2綜合式即其他遞進格式結合的多級使用。有時“何況”往往是補充說明前麵的情況的。所以它也可以和其他的格式如“不但A,而且B”格式連用,形成多級遞進。如:
(4)高紅初來晉察冀,就對歐陽行有極好的印象,認為他不僅是個學者,而且是個革命家和戰士,對他非常敬重。何況他出獄後還一直沒有見過他呢!(《火鳳凰》)
(5)我並未感到被當麵戳穿後的難堪。因為經常分析自己的潛意識乃是我的職業習慣。有時甚至供朋友加以分析。好比當醫生的診斷病例,即使某種病發生在自己身上,也不是不可分析的。何況我覺得潛意識這種東西,細分析起來是挺有趣的。如同解幾何題一樣。不但能清楚自己本質上是怎麼回事,也能明白別人許多。更何況,從醫學的角度講,絕對健康的人是沒有的。(《表弟》)
例(4)“不僅A,而且B。何況C!”將反逼的基事擴張開來,形成多級遞進增大了反逼的容量。例(5)“不但A,也B。更何況C”典型遞進與反逼遞進格式連用,形成多級遞進。
四、反逼遞進句式的曆史考察
4.1來源漢語反逼遞進句式的典型代表格式“尚且A何況B”的曆史發展可以說由來已久。但是到了明代作為一種反逼遞進的規範句式才正式形成,清代沿襲。(盧卓群,1999:320)如:
(1)梁山泊這一夥,朝廷幾次尚且收捕他不得,何況我們在這裏一郡之力?(《水滸傳》第六十三回)
(2)連老太太尚且如此,何況他們!(《紅樓夢》第八十三回)
例(1)(2)已經是成熟的反逼句式了。這個格式的形成是長期演化的結果。我們分別從反逼預遞詞和反逼承遞詞的演化以及二者的配合使用來考察此格式的曆史發展情況。
4.2反逼預遞詞反逼預遞詞的典型代表是“尚且”,最早見於《敦煌變文集·維摩變文》。除此之外,從古到今還用到了許多其他的詞語:猶、猶或、猶尚、猶將、猶且、猶各、猶然、猶亦、由;猶自、尤兀自;尚、尚自、尚猶、尚兀自、尚然、尚說、“生自”等。“且、且猶、且由、其猶、其”等等。但是不同時代所用的有所不同。其中的“猶”“尚”“且”競爭激烈,為加強競爭力就出現了複音詞“猶尚”“尚猶”“猶且”“且猶”等。最終在近代漢語初期以“尚且”的形式而定型,一直沿襲至今。
4.3反逼承遞詞反逼承遞詞的曆史發展也是很漫長的。反逼承遞詞的典型代表是“何況”,到西漢時期才產生。(曹小雲1998)到東漢魏晉,用例激增,結構形式日漸多樣,功能也日益完備。
考察所用到的反逼承遞詞上古時代就已經有了。春秋戰國時期產生“況”類連詞,如:況、兄、況其、況乎、況夫、況於、況乃、況複、況是、況當、況道是;而況、而況於、而況乎、其況、豈況、又況、又況於等。戰國以後使用頻率越來越高,這也是因為表達“反逼”使語氣更進一層的需要,語言在長時間的實際運用中,反逼詞語逐漸固定為“何況”這一詞語。(盧卓群1999)
4.4反逼預遞與承遞的匹配反逼預遞詞和承遞詞的配合使用的曆史有必要做一個考察。關於兩者的配合使用在上古時代就已經有了。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