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李靜要是和王德逃跑了,不但她,就是他也不用再想在我們禮教之邦活著了。(老舍《老張的哲學》)
例(1)基項“他”,遞進項“別人”都是代詞,前者為單數後者為多數,主觀上以少到多實現遞進。例(2)基項“她”與遞進項“他”對舉,在重男輕女的“禮教之邦”範圍內前者明顯弱於後者從而實現遞進。
2.2形容詞遞進項都是形容詞或形容詞性短語。如:
(3)想象著文博士將來的累贅,唐先生反倒寬了心;不但寬心,而且有點高興,覺得他是對得起兒子。(《文博士》)
(4)他不但沮喪,而且挺難過。(梁曉聲《梁曉聲作品自選集》)
(5)他說一句,福全答一句;神態不但嚴肅,而且誠懇。(高陽《紅頂商人胡雪岩》)
例(3)基項“寬心”,遞進項“高興”都是形容詞,前者表心情愉快的程度低於後者,在程度上存在程度差由此排列從而實現遞進。例(4)基項“沮喪”與遞進項“挺難過”都是形容詞性詞語,客觀上存在著程度差按先弱後強排列從而遞進。例(5)“嚴肅”與“誠懇”均為形容詞,存在著先弱後強的程度差,如此排列實現遞進。
2.3小句遞進項都是小句。如:
(6)柳黃鸝兒漸漸臨近了,菖蒲發現,這個女子不但容貌如花似玉,而且神采清高傲岸。(劉紹棠《狼煙》)
(7)他走得來是一股勇氣,可是現在走回去,不但勇氣全無,而且心裏撲撲亂跳。(張恨水《美人恩》)
(8)訂婚以後,他漸漸發現她不但很有主見,而且主見很牢固。(錢鍾書《圍城》)
例(6)基項“容貌如花似玉”,遞進項“神采清高傲岸寬心高興”都是小句,前者是靜態的視覺感受後者是動態的神情描寫,如此排列體現了實際的程度差由此實現遞進。例(7)基項“勇氣全無”與遞進項“心裏撲撲亂跳”都是小句,前者是總體評價後者是具體描寫,語義上按先輕“膽怯”後重“懼怕”排列實現遞進。例(8)基項“很有主見”與遞進項“主見很牢固”自然形成程度差,納入遞進句式中自然實現遞進。
2.4不對應在實際的語言運用中,遞進句的遞進項並非都遵守“句法相同”這一規則的,往往有不對應現象。
1、句法功能不同也可以構成遞進項。如:
(9)他平生沒有做過這樣粗暴失禮的事,可是做過了這一回,他不但不後悔,而且感到未曾經驗過的痛快。(老舍《老張的哲學》)
(10)他不但不再害那隨時襲來的頭疼,而且精神健旺起來。(老舍《蛻》)
例(9)“不後悔”是狀中結構,“感到未曾經驗過的痛快”是動賓結構,二者語法結構截然不同,但在遞進句式中能實現遞進義。例(10)“不再害…頭疼”是狀中結構,“精神健旺起來”是主謂結構,二者在遞進句式中同樣能實現遞進義。
2、有時句法功能相同仍不能形成遞進項。如:
(11)他是工人,你是學生。
(12)他愛好文學,我愛好足球。
例(11)是對身份的判斷,“工人”與“學生”之間是對等與平列的關係,因此不存在程度差,也實現不了遞進。例(12)也一樣。
遞進項的句法功能相同是指在同一個方麵,也即同一個意義領域內,隻有句法功能相同並且後項在意義上更進一層的才可以成為遞進項。否則即使句法功能相同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遞進的句法還是要建立在語義的基礎之上才能成立,語義有決定性。
三、預設和遞進基事
3.1預設與斷言預設是交際雙方共有的背景命題,無論雙方觀點如何對立,它總是能夠為雙方共同接受的東西。如:
(1)S1:小王戒煙了。S1:小王沒有戒煙。
S1的話和S2的話互相否定,不能同真,但是雙方都承認:
(2)小王原來是抽煙的。
這就是S1和S2話語的預設。預設是能夠經得起否定的測試的。預設不僅是一個層次的,預設之中也往往還有預設。如:
(3)S1:邵青教授指導的研究生思辨能力很強。
S1的預設:
S2:邵青教授指導研究生。
S2的預設:
S3:邵青是教授。
S3的預設:
S4:有邵青其人。
這類預設的預設,稱為多重預設。
同預設相近而又有區別的還有斷言。斷言是同蘊含和預設一樣,都是對義句的分析,都是句子意義的組成部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