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引言
一、篇章與遞進篇章分析
1.1篇章篇章語言學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說明或闡述在一篇文章中,在結構上彼此獨立的“句子”(clause)是如何連接在一起構成“語篇”(Text),以及它們之間有什麼樣的連接關係。這就要對篇章進行分析。
篇章是句以上的語言單位,對這種語言單位的研究被稱為篇章分析。篇章不是一串孤立的句子的簡單組合,而是一個語義上的整體,即它有表達整體意義的特點,在語言形式上,篇章內各句、段之間存在著粘連性,如連接、替代、省略、照應;在語義邏輯上,全篇通常有首有尾,各句段反映的概念或命題具有連貫性,是不相關的。每個句子都起著一定的承前啟後的作用,句與句、段與段的排列一般都符合邏輯順序。
1.2篇章分析篇章分析是一種比較新的語言研究方法。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種從更高更廣的角度所進行的一種語義分析,是對各種語言單位及現象之間的語義關係的分析,即對各個詞、句之間、句外、整個段落、整篇文章、主題、文筆之間,甚至社會、文化與曆史背景之間的關係的分析。(張武德,1997)
1.3遞進篇章分析遞進篇章分析指的是對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等之間具有遞進語義關係的篇章進行分析,這裏的篇章不是通常說的(artical),而指的是(text)。關於遞進篇章分析,也牽涉到篇章分析的一個重要概念:連接手段。
二、連接手段和遞進的連接
2.1連接連接(cohesion)是語篇分析中一個重要概念,中外語言學界許多學者都曾對英語句子的連接手段做過這樣或那樣的精辟的探討和論述,但最係統、最有影響的論著是英國著名語言學家韓禮德(Halliday)和夫人哈森(Hasan)合著的Cohesion In English 一書。他們把連接手段分成五大類:照應(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連接詞語(conjunction)和詞義連接(lexical cohesion)。其實該書提及的五種連接手段並不能代表全部表層連接手段。
連接理論的創始人Jakobson在論及詩歌時,指出音、句子結構、語法範疇或其他方麵對等(equivalent)的結構往往呈線性序列組合。依此為出發點,連接可以從下麵兩個方麵來研究:一是頭韻、尾韻、和聲、句子結構等方麵的重複或部分重複等等;二是句子結構與意義、音位結構與句子結構之間的對稱等等。這裏Jakobson沒有把連接當作是一種純意義關係,而是同時考慮進了結構上的連接。隻要存在對稱、重複或部分重複現象,都可視作為一種連接的存在。
2.2連接手段Halliday 和Hasan並沒有意識到除了他們專門研究的建立在意義上的連接之外,還有其他一些手段也可起到連接的作用。正如他們所指出的那樣“我們沒有考慮進某些形式手段如句法排比、格律、尾韻所產生的效果。”如果進一步,我們又發覺他們研究的語法連接在範圍上要比Jakobson研究的要窄,因為後者包含了某些不是如上嚴格建立在意義關係上的語法成分,如時態、詞類等等,而前者一並棄之。(龔曉斌,1994)
2.3遞進連接手段以上這些語言學家都是基於對印歐語係的英語進行研究總結出來的規律。並且他們研究的也隻是常規的語法連接和詞彙連接。漢語中的連接手段顯然不可能和英語的完全一樣,必然有我們自己的特點,但是篇章分析的一般連接手段都適合漢語的遞進篇章分析(周靜,2003),但是漢語遞進篇章分析畢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它必然有其自己特有的連接手段和方式。下麵我們立足於漢語,對句(clause)內遞進、句(clause)際遞進和句段(paragraph)遞進進行篇章分析。因為句群和段落不同,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句群是語言學研究的範圍,他是指前後連接連貫的一組句子,一個句群有一個明晰的中心意思。段落是文章學研究的範圍。但有時,句群可以包含句子和句子構成的,也可以包含段落與段落構成的。段落和句群的關係有四種情況:一是一個句群就是一個段落;二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句群組成一段;三是若幹句群和句子組成一段;四是若幹段落組成一個句群。我們這裏指的就是第四種情況。
第二節句內遞進研究
一、句內遞進體的構成
1.1構成句內遞進主要指單句內部的遞進,也就是句子成分內部的遞進,這時遞進體在句子中充當成分。單句內遞進體的構成也是由基事和遞事兩部分構成,基事和遞事之間可以由關聯詞語連接,也可以沒有關聯詞語連接。有關聯詞語連接的我們叫做有標記遞進體,無關聯詞語連接的我們叫做無標記遞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