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遞進的有標記和無標記(7)(1 / 2)

(3)掬一捧山泉,還是那麼透明,是奶奶憂鬱的故事沉澱了你的沙粒。是媽媽夢中的希冀過濾了你的雜質,是姐妹們銀鈴的笑聲淨化了你的聖潔。〔焦家良《甘河》)

例(1)(2)(3)都是在結構上具有完全的同一性,結構成分的性質也是完全一致的。這種屬於嚴格對應的層遞項,也是最典型、最富有表現力的層遞,我們叫做完全對應的層遞項。

在實際語言運用中,各層遞項的結構和構成成分的性質不可能都完全一致,但至少在結構上要有某方麵的一致性,這種我們叫做不完全對應的層遞項。如:

(4)他贏了又贏,銅錢變成角洋,角洋變成大洋,大洋又成了疊。(魯迅《阿Q正傳》)

(5)事情就是這樣,它來進攻,我們把它消滅了,它就舒服了,消滅一點,舒服一點;消滅得多,舒服得多;徹底消滅,徹底舒服。(毛澤東《關於重慶談判》)

例(4)層遞項的構成成分性質不同,“疊”是個量詞,而前麵是名詞。但是這裏的層遞項在結構上是完全相同的。除了結構上的一致性以外,在語言形式上還有其他的一致點,如頂真格的運用也顯示了它們在形式上的一致性,再加上有共同的動詞“變成(成)”作謂語,因而使人明顯地感到了層遞在語言形式上的一致性。例(5)層遞項的結構不完全相同,前麵兩項“消滅一點,舒服一點;消滅得多,舒服得多”是述補結構,後麵一項“徹底消滅,徹底舒服”是偏正結構,構成成分的詞性也不完全相同,“一點”是表不定量的量詞,“多、徹底”是形容詞。但是這三項層遞項之間還是在形式上有明顯的聯係的,它們的動詞謂語是相同的“消滅……舒服……”。所以在句法形式上仍然有它的一致性。正是有了形式的一致性,層遞的層層“遞升”或“遞降”也才顯得具有“層級美”。

3.2語義語義有決定性。句法上具有一致性,這隻是層遞項的表現形式之一,而不是決定因素,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語義因素。在實際語言運用中,各層遞項的結構和構成成分的性質不可能都完全一致,但至少在結構上要有某方麵的一致性,這種我們叫做不完全對應的層遞項。如:

(6)他父親留下的一份家產就這麼變小,變做沒有,而且現在負了債。(茅盾《春蠶》)

例(6)“變小”、“變做沒有”、“負了債”,在形式上不完全對應,但在意義上逐層深入。正是有了語義上的一致性,再加上形式上又有一定的一致性再加上認知類推,所以使得層遞的層層“遞升”或“遞降”也才顯得具有“層級美”。這也正說明了語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層遞項在語義上要有一定的聯係,毫無聯係的事物無法形成層遞項。如:

(7)縣裏和區、村的幹部們,都到河堤上領導群眾護堤去了……(管樺《暴風雨之夜》)

例(7)“縣裏、區、村”除了表層的句法功能相同之外,還有更深層次意義上的相同,即它們都具有共同的語義特征:(+行政區劃單位);按照行政單位的等次順序排列的就可以構成層遞項序列。象同樣是名詞的“桌子、房子、石頭”等就不可以進入此序列。這是因為“桌子、房子、石頭”不屬於行政區劃單位,不屬於同一個意義範疇的成員,因此無法形成等次序列。可見,具有一定聯係的事物必須是同範圍的,即必須有共同的語義特征,也即屬於同一基本的意義範疇的,否則無法形成層遞項。

屬於同一語義範疇的的事物或概念如果在範圍上、性質上不同,也無法形成層遞項。如:

(8)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袁鷹《井岡翠竹》)

例(8)的“竹葉、竹枝、竹鞭、竹根”都是竹子的組成部分,範圍和性質相同,但是如果改成“竹筐、竹竿、竹根”等雖然也都和竹子有關,但是它們是不同範圍的,不同性質的概念,所以無法形成層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