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9)“理論”與“操作”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其關係是橫向序位關係。例(10)“腳步聲的強弱、消失”是連續的,也是縱向順向序位。
(11)天漸漸的發黑。風不但沒有停止,比起白天,後麵還帶著哨子。(王淑明《平常的故事》)
(12)這方麵的努力不僅不應該反對,而且應該得到鼓勵和支持。
例(11)“風”由小變大與預期的是由大變小相反,故是逆向序位。例(12)預期會“反對”與現實態度要“鼓勵和支持”是縱向逆向序位關係。
2.5類同關係類同關係遞進所用的關聯詞語有“不僅(不但)A,也B”,“A而且也B”等。如:
(13)中國不但短大炮飛艇,也短各樣的人才。(老舍《二馬》)
(14)可是現在他已經是“公家人”,將來要和巧珍結婚,很少有共同生活的情趣;而且也很難再有共同語言:他考慮的是寫文章,巧珍還是隻能說些農村裏婆婆媽媽的事。(路遙《人生》)
例(13)“飛機大炮”與“人才”在振興中華方麵屬於同樣急需的東西,而“人才”更為重要,故為類同關係遞進。例(14)“共同生活情趣”與“共同語言”都是婚姻生活中同樣重要的,而“語言”更為基礎,故是類同關係遞進。這兩例所用形式標記也都基本相同。
2.6同時關係表同時關係的遞進所用的關聯詞語是“不但A,同時B”。如:
(15)a.春玲不但為怒火焚燒,同時感到受了莫大的侮辱。(馮德英《迎春花》)
b.周鐵和區華不但是兩挑擔,同時又是很要好的朋友。(歐陽山《三家巷》)
c.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今天,他看出來,她不但是一個堅強的同誌,而同時她也是一個溫柔的需要感情慰藉的女人。(楊沫《青春之歌》)
例(15)a基事A“為怒火焚燒”是一種感受,遞事B“感到受了莫大的侮辱”是另一種感受,兩種感受用“不但,同時”連接,實現同時關係遞進。b基事A“是兩挑擔”是一種姻親關係,遞事B“又是很要好的朋友”是一種友情關係,兩種關係用“不但,同時”連接,實現同時關係遞進。c基事A“是一個堅強的同誌”是從工作關係的角度進行評價,遞事B“也是一個溫柔的需要感情慰藉的女人”是從人性與情感的角度進行評價,兩種評價關係用“不但,同時”連接,實現同時關係遞進。
以上的例子都是同時關係遞進,所用形式標記也都相同。
第五節遞進程度的強弱
一、研究的深入與不足
1.1研究的深入對遞進的研究在語用層麵有較為深入與全麵的研究。這表現在四個方麵。
1、研究範圍的不斷明確人們對遞進的認識是從“推開上文而展拓他意也”(《馬氏文通·推拓連字》)開始,後來進一步認為是“進層的複句”(《新著國語文法》)並將其納入複句係統,歸為等立複句。後來明確為:“兩件事情的加合,可以是平列的,也可以有輕重之別。要是分輕重,大率是先輕後重,就是一層進一層,我們稱之為‘遞進’”(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範疇論》)。現在大家公認遞進複句是“遞進是小句間關係的一種。指小句間有一層進一層的關係。常用關聯詞語‘不但A,而且B’等連接”(王維賢《語法學詞典》)。至此“一層進一層”是遞進的基礎與共同點,也是遞進範疇的基本點。至於其間還存在分歧,那是由於人們對“一層進一層”各人的理解不盡相同造成的。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景士俊(1991),他認為遞進關係有兩種句義,一種是進層義或者叫做遞進義,另一種叫做補充義。在一般人看來補充都是作為說明,有的甚至就是歸為解說關係。
2、研究理論和方法的不斷改進三個層麵的理論、“兩個三角”和“三個充分”理論、語義特征分析法、語義指向分析法、變換分析法等等方法的運用。邢福義(1991)和他以往的研究相比較,有更多的理論概括和思考,提出了“語義關係具有二重性”等重要觀點。王維賢(1994)用三個層麵理論分析複句;從曆時角度進行研究的 如曹小雲(1998)、盧卓群(1999)等。
3、研究角度的不斷更新如王維賢(1994)從句法語義上進行分析;吳春仙(2001)從語義邏輯角度進行分析;周換勤(1995)從語用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徐陽春(2001)運用語言學和邏輯學兼顧的方法,分析遞進句式;張斌(1987)從主觀和客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趙淑端(1985)也撰文說遞進存在著說話人的心理關係。
4、研究內容的不斷深入過去人們注重宏觀上的分析說明,自邢福義開始注重對遞進複句進行微觀地分析研究,使得對遞進複句研究的內容不斷地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