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3)基事“一直珍惜如新”是肯定,遞事“從沒停止過攢錢”是否定的,由“肯定+否定”構成遞進。例(4)基事“眾怒難犯”是肯定,遞事“若讓小瑪力嘎知道後,自己也在日本人麵前說不清楚”是否定,由“肯定+否定”構成遞進。
其中讓步遞進(呂叔湘叫“逼進句”,邢福義叫“反逼遞進”)格式“尚且…,何況…”是常見的一種正反遞進。隻有當其後小句的反問形式是肯定的,其表達的反問意思才是否定的。這時的讓步遞進才屬於正反遞進句。因此正反遞進句式往往是用讓步的方式提出一種情況,遞事的否定則往往用反問的形式把基事的意思推進一層。常用的關聯詞語是:“尚且…,何況…”,既可以成對用,也可以單用。例如:
(5)小學生尚且懂得禮貌,何況我們還是中學生呢?
(6)在沙漠裏行走本來就夠艱難的了,何況又碰上這麼大的風?
例(5)用“小學生”作襯托,說明中學生更應講禮貌,意思進了一層;例(6)用沙漠裏行走艱難作襯托,說明頂風在沙漠裏行走更為艱難,意思向前推進了一層。
口語裏常不出現“尚且”,用“連A,都(也)B”加以強調,成為“連A,都(也)B,何況C?”。如:
(7)連牛教授都肯這樣,何況我們呢?(老舍)
基事如出現“尚且”,後麵的遞事可以用“更不必說”,“A尚且B何況C”就可以變換為“A尚且B更不必說C”句式,把反問句式變為陳述句的否定式了。如:
(8)見麵尚且怕,更不必說敢有托付了。(魯迅)
(9)a.連大海也遊得過去,何況一條小河呢?——b.大海尚且遊得過去,更不必說一條小河了。
例(8)基事A“怕”是肯定陳述,遞事B“不必說敢有托付了”是否定陳述,由典型的表讓步遞進詞語“尚且,更不必說”連接,實現正反遞進關係。例(9)a基事A“連大海也遊得過去”,遞事B“一條小河(遊得過去)”形成對比,用“連…也…,何況”連接實現正反遞進關係。b改用關係詞語“尚且,更不必說”連接,其正反遞進關係更為明顯。
第四節遞進的意義類型
一、包含關係
1.1包含關係根據基點和遞進點之間的意義關係可以把遞進分為包含和非包含關係。包含關係指基點和遞進點之間存在著包含和被包含的關係。包含關係有:所與屬的包含、上下位概念之間的包含、整體與部分之間的包含、累積關係遞進、範圍關係遞進等。根據不同的角度又可以對包含關係進行下位分類。
1、所屬關係具有所屬關係的遞進體是指某一遞進項屬於另一遞進項。所用的格式有“A,而且/並且B”、“A,更B”、“A特別/尤其B”等。例如:
(1)一日,就是這冬末夏初的時候,而且是夜間,我偶爾得了閑暇。
(2)我愛北京,我更愛今天的北京。
例(1)“夜間”包含在“冬末夏初”之中,因此基事包含了遞事。例(2)“北京”包含了過去、今天與將來的北京,故基事包含了遞事。
(3)孩子們每夜裏將你哭醒了,特別是悶熱的夏季。(朱自清)
(4)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和從事意識形態工作的幹部,要帶頭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文二)
例(3)“每夜”包含了“悶熱的夏季”,基事包含了遞事,用“特別是”連接。例(4)“黨員幹部”包含“領導幹部…”,基事包含了遞事。
2、上下位關係此類遞進是指基事和遞事之間的關係可以是“麵”和“點”的關係,也可以是“點”和“麵”的關係。如:
(5)這不但是中國共產黨的利益[基事1]所在,中華民族的利益[遞事1基事2]所在,而且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利益[遞事2]所在。
(6)趙青突然笑起來說:“不!你不但是特務,而且是真正的國民黨特務。”(雪克《戰鬥的青春》)
例(5)其包含關係為:黨<民族<國際共運。故遞事分別包含基事。例(6)關係為:特務>國民黨特務。基事包含遞事。
3、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具有整體與部分關係(或全體與個體)的遞進體所用的格式有“A都B,特別/尤其是C”、“A都B,主要是C”、“A都B,其中一部分/不少C”、“A都B,其中C,更/最D”。如:
(7)離別在即,三個好朋友都黯然神傷,靜女士尤甚。
(8)北京的公園都很漂亮,其中頤和園最漂亮。
例(7)其關係為:三個好友>靜女士。基事是整體,遞事是部分,基事包含遞事。例(8)關係為:公園>頤和園。基事整體包含了遞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