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遞進的含義和特征(7)(3 / 3)

2、顯性關係是遞進的

(7)小白同誌,你看我這個團中央書記處書記,不但做促進工作,還做你的“促退”工作。(從維熙《黃金歲月》)

(8)天哪!我怎麼忘了我的雪駒不但是匹野性子馬,而且也是一匹特別有良心的馬!要知道,它仿佛深得那灰色母馬的遺傳。(馮苓植《雪駒》)

例(7)“促進工作”和“做你的‘促退’工作”本來就存在著相反關係。那麼就可以套入遞進模式。首先在語義上分析出基事A“做促進工作”,遞事B“做你的‘促退工作’”。其次根據顯性的形式標記“不但,還”判斷,最後認定:形式與語義吻合所實現的是顯性遞進關係。例(8)“是匹野性子馬”和“也是一匹特別有良心的馬”存在一種語義不太一致關係。首先根據在語義上分析出基事A是匹野性子馬”和遞事B“也是一匹特別有良心的馬”。其次依據顯性的遞進形式標記鑒定:“不但,而且”。最後認定:形式與意義吻合所實現的是顯性遞進關係。

上麵的例子表明,雖然邏輯基礎是轉折的,但是用了表示遞進的關聯詞語來進行轉化,於是就成了遞進關係的複句了。

可見,邏輯語義基礎並不決定句法的遞進和轉折,還是要和句法形式聯係起來考察。

3.4遞進和轉折的轉化條件

1、語義關係固定的句中的關聯詞語不能互換。如:

(9)這個略像當年的秦淮河的光景,但秦淮河卻熱鬧得多。

(10)我們還是有缺點的,而且還有很大的缺點。

這兩個句子中的關聯詞語不能互換。例(1)是個轉折句,後句是從“熱鬧”程度上表達比較的結果。遞進句後句也有表示比較的結果的是說明程度的。兩者不同的原因是:轉折句的後句說明不同對象在某一方麵出現的同一屬性的程度差異。遞進句的後句則是說明同一對象具有的程度。

不能互換的理由:例(9)句不能換為遞進句,是因為遞進後句所表達的有不同對象在某一方麵出現的不同屬性的對立差別。例(10)句不能用轉折表達,是因為它能表達的可以是屬於相關事物屬性在程度上的加深。

2、語義關係不固定的句中的關聯詞語能互換,但又分為幾種情況。

1)多選一。表達相對語義,可選用任何一種句型。如:

(11)(我聽到她的叫賣聲也日漸衰弱,尖細雖還尖細,但)漸無嘹亮,卻更加哀婉。

(12)(我聽到她的叫賣聲也日漸衰弱,尖細雖還尖細,但)漸無嘹亮,且更加哀婉。

例(11)(12)中的前後語義是相對的,用“卻”表明是轉折關係。用“且”表明是遞進關係。因為它是反映同一對象的對立屬性,隻是所要強調的語用意義不同。用遞進句表達則強調遞增的對立屬性;用轉折句是對後者對立中心語義的強調。前者重在和期望的嘹亮相反,後者強調的是“無嘹亮”的程度。

2)兼遞進與轉折。有的相關語義既可用遞進句又可用轉折句來表達。如:

(13)我也很重視女子的美容化妝、穿著、發型和脖子上的項鏈,但我更看重她的氣質和風度。

(14)我不但很重視女子的美容化妝、穿著、發型和脖子上的項鏈,而且我更看重她的氣質和風度。

例(13)是用轉折句表達的,但可換用遞進句,把前句“也”去掉,添上“不但”,後句刪掉“但”加上“而且”,就成了遞進關係複句,如例(14)。

例(13)(14)是從相關方麵表達同一對象的,也可以運用兩種句型。同樣表示相關語義,選用遞進句和選用轉折句有不同的語用意義。用遞進句強調後者的遞增事物;轉折句強調後者所側重表達的語義。

3.5結語

遞進後句多表示同一對象在某一方麵或不同方麵出現的有關事物、狀態、程度等的遞增或補充,或者是對立差別;還有一部分是不同對象在某一方麵出現的對立差別。轉折後句多表示不同對象在同一方麵出現的對立情況或程度差別;還有一部分是表達同一對象在不同或相同方麵的對立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