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說得不僅清楚而且流利。
(2)一場荒火,不僅奪去了馬俊友同誌的生命,還燒毀了我們的一片麥子,也燒焦了墾荒隊員的心。(從維熙)
(3)在這種態度下,就是不要割斷曆史。不單懂得希臘就行了,還要懂得中國;不單要懂得外國曆史,還要懂得中國革命史;不單要懂得中國的今天,還要懂得中國的昨天和前天。
這裏,例(1)的遞進體充當了句子成分,“不僅清楚而且流利”在單句中做補語。例(2)是多級遞進複句,三個小句是一個層次的多個級別,在意義上一層進一層。例(3)是三個遞進體的並列,因此並列複句是第一個層次,充當第二層次的是三個遞進體,所以象這種句子和多級遞進複句有著本質的區別。
5.2多級遞進複句和多重遞進複句不同多級遞進複句和多重遞進複句不同。多重遞進複句是指兩個以上的層次構成的複句,其中第一層是遞進關係的多重複句。例如:
(4)人不由自主地要受這種習慣的支配,何況我去馬纓花家,不但有肚子的需要,還有心靈的渴望。
(5)小張不但思想覺悟高,學習成績好,而且身體很棒。
(6)別說出門上街、就醫體檢離不開“放射形”,即使躲在家中開口呼吸,也處在宇宙射線的輻射之下。(葉景烈例)
例(4)是一個二重遞進複句,每一個層次都是遞進關係。例(5)是一個二重遞進複句,第一層是遞進關係,第二層是並列關係。例(6)也是二重遞進複句。第一層次由第一小句與第二、三小句構成,用“別說”和“即使,也”表示遞進關係,前邊用“別說(甭說)”貶低一種說法,後邊用“即使B,也C”突出另一種說法;第二層次是假設條件關係,用“即使B,也C”表示。一般來講,“別說A”多用來表示多重遞進複句中第一個層次小句之間關係。也有用來表示多重複句中的第二個層次小句之間的遞進關係的,如“A再說(再者、再則)”等。例如:
(7)戲票本來不多,再說我工作很忙,讓別的同誌去看吧。(葉景烈例)
這也是個二重複句。第一層次由第一、二小句與第三小句構成,是因果關係。第二個層次由第一小句和第二小句構成,用“再說”表示遞進關係。可見一些關聯詞語不僅起到關聯作用,有的時候還起到預示複句層次的作用。
第四節遞進範疇和鄰近範疇的區別
一、遞進和並列
1.1遞進和並列的區別呂叔湘在《中國文法要略》中表述過:“兩件事情的加合,可以是平列的,也可以有輕重之別。”“是平列還是遞進,往往看說話的和聽話的心理如何,同一方式可以有不同的作用。”黎錦熙在《新著國語文法》中也把具有典型標記的並列句“既A,又B”句歸入進層複句,認為其中的“又”有進層的意味。舉例如:“他既不是個歹人,你又不是個傻子,為什麼把事情弄到這個地步?”可見並列和遞進之間是可以轉換的。但是是遞進還是並列要從不同的層麵來認識:
首先,並列是客觀事物、行為、性狀等處於同一層麵,至少在人們的認知層麵上是處於無級差狀態的。如“小王來了,小李也來了”,在框架“X來了,Y來了”中“X”與“Y”在外部作用上是相等的,至於“Y也來了”隻是由於行為“來”在時間上有距離但事件本身沒有諸如性狀、重要性、影響力等方麵的差異。
其次,無標記的並列句如果插入形式“不但,而且”則構成遞進句。如“不但小王來了,而且小李也來了”,在框架“X來了,Y來了”中由於形式的強製作用,那麼就在人們的認知圖式中增加了“X”與“Y”在性狀、重要性、影響力等方麵的級差:X<Y。由此構成遞進句。
最後,遞進與並列的區別可以精細化描寫為語義基礎的限製、形式的強製、語用的製約。
1.2語義基礎的限製並列和遞進雖然都屬於聯合關係,但是兩者之間在語義上還是有明顯的不同的。並列表達的是一種平等並列的兩項或多項結構,前後兩項或多項並重,而遞進是表達一種在時間、範圍、程度等方麵後項比前項意思更進一層的兩項或多項結構,強調的主要是後項。如:
(1)她給人類帶來了燦爛的文化,又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李準《黃河東流去》)
(2)他既不是個歹人,你又不是個傻子,為什麼把事情弄到這個地步?
(3)這時他心中一方麵是疼痛,一方麵是愉快。(劉白羽《早晨六點鍾》)
(4)生產力經濟學的研究人員一方麵重視該學科基礎理論的研究,另一方麵更熱心於提高生產率的實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