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現代漢語遞進範疇研究綜述(5)(2 / 3)

1.2遞進範疇研究深入期(1979-1998)第二階段以邢福義和王維賢為代表。我們稱之為範疇深入期——這是重視信息傳遞和信息傳遞的邏輯語義關係帶來的必然結果。從信息傳遞的角度研究遞進範疇是深入到複句表述特點的結果,因為複句關係遞進範疇畢竟不是語法範疇而是語義邏輯範疇。這是對動態表述的分解:表述就是傳遞信息,遞進的語義範疇是通過小句的連接來完成的這與邏輯密切相關。

1.3遞進範疇研究擴大期(1998-)第三階段以李春仙、周換勤為代表。我們稱之為範疇擴大期——這是重視遞進範疇的動態發展和遞進複句自身容量增加帶來的必然結果。因為語言的發展第一性,穩定與規範第二性在遞進範疇研究中的必然表現。

二、遞進範疇的研究範圍

2.1句內遞進句內的遞進,主要是從修辭的角度,用層遞格辭格研究的框架這一現象的結果。其中研究最充分,成果也最多的是對遞進複句的描寫、分析、歸納、綜合與解釋。

2.2句際遞進句際遞進,主要是遞進複句和句群的研究。其中最為顯著的成果是層遞的分析與歸納,因為大多數層遞都發生在句際而不是短語之間,那麼句際遞進就成為遞進範疇的主要表現形式,研究者過去也將目光投向複句研究,遞進隻是複句研究中的極小部分。由於形式單一表述典型,因而許多教科書都提到小句、句子之間的遞進形式與語義關係。除此之外,研究者也注重研究小句、句子之間的遞進形式與語義關係,但是教科書與研究者都對小句、句子之中的遞進形式和語義關係關注不夠。

2.3句段遞進句段遞進,主要是關於句群中的研究和篇章分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層遞的分析與歸納,而對一般眾多隱含的遞進關係特別是與轉折、因果、並列、假設、順承、選擇等交織在一起的遞進:要麼是包含關係,要麼是兼容關係則關注不夠。當然這三方麵也反映出遞進範圍的逐步擴大和研究的深入。

三、遞進範疇的標記研究

3.1有標記的遞進有標記遞進是複句研究的依托,因為關聯詞語是複句與句群研究的形式標記,也是體現語義的明證。如:

(1)李敬原不僅是越發感到責任重大,而且也深感到困難重重。(《紅岩》)

(2)大家都說去找過姚處長了,說姚處長不但不肯作大家的代言人,而且態度嚴肅地拒絕參與。甚至,令大家困惑地完全地站在房地產公司的立場,極言對方手續的齊備與合法,批評大家企圖進行交涉的行為近乎無理取鬧。(《疲憊的人》)、

例(1)因為有形式“不僅,而且”連接,因此對遞進關係中基事“責任重大”與遞事“困難重重”的語義關係把握十分清楚。例(2)亦如此由形式“不但,而且,甚至”連接的三項行為存在程度差:“不肯作代言人<拒絕參與<批評大家…近乎無理取鬧”。

由於有清晰明確的形式標記,在分析研究語義關係時分歧相對少一些,因此這類標記的遞進研究的時間長、角度專一,分析透徹,成果也多。

3.2無標記的遞進無標記的遞進體現在關於層遞格的研究上。它講究的是語言結構的勻稱和整齊,並不要求必須有關聯詞語的出現。如:

(3)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精神;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聞一多《最後一次講演》)

(4)這一年秋季,她們學會了射擊。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巢”那百頃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裏。(孫犁《荷花澱》)